《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簡稱“New START”,是美俄雙方於2010年簽署的雙邊裁減核武器條約,作爲當前美俄之間僅存的一個軍控條約,它的命運備受關注。今年1月26日,美俄雙方達成共識,將條約延長至2026年2月5日,此舉被認爲是美俄之間博弈的緩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鬥而不破:近年美俄核博弈激烈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聲稱,只要世界上還有核武器,美國就得保持領先優勢。在這種霸權主義思維的推動下,美俄《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均宣告破裂。2019年2月初,美國正式宣佈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並在宣佈暫停條約的第三天試射了一枚“民兵-3”洲際導彈。隨之,俄軍也試射“雨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作爲回應。同年8月,美國用MK41垂直髮射系統試射了陸基常規巡航導彈,俄羅斯也成功從潛艇上發射RSM-54“輕舟”彈道導彈和布拉瓦彈道導彈。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還在亞太地區推動部署中程導彈。對此,俄羅斯軍事專家稱,將以“把中程導彈部署在部分拉美國家並把配備中短程導彈的潛艇和軍艦部署到相對接近美國邊境的區域”作爲對美行動的回擊。在這樣“有來有往”的背景下,美俄兩國之間的核軍備競賽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令亞太、拉美和歐洲地區的戰略平衡面臨嚴重風險。

但是,即便如此,雙方也並未完全放棄延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方多次提出願同美方就延長條約進行磋商,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曾表示,如果美方接受續約提議,可考慮在條約中納入俄方部分最新核武器。拜登也在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時提出,如果當選,將爭取延續該條約。俄美兩國間持續升溫的核博弈,也正隨着《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延續而得以緩和,雖然競爭之勢不會立即消退,但鬥而不破依然是未來兩國競爭的主要節奏。

回船轉舵:條約延續具現實意義

對美方而言,延長條約有助於修復其“千瘡百孔”的國際形象。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實行所謂的“退羣”政策,先後退出包括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伊朗核協議等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協定、協議,讓美俄《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多項重要條約成爲一紙空文,使得美國國際形象受到嚴重損害。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立即續約,不僅是兌現其在總統競選時的承諾,更是出於維護美國自身利益考慮,意圖向國際社會表明美國現政府正在努力“糾偏”,以維持其西方世界盟主的形象,免得衆叛親離淪落爲孤家寡人。

對俄羅斯來說,通過續約緩和俄美雙方軍備競爭氣氛,並將雙方的核武器限制在一定範圍內,更加符合其安全利益。近兩年美俄對抗持續升溫,大有冷戰時期軍備競賽的意味。可俄羅斯近年來經濟發展不甚景氣,並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與美國進行長時間的軍備競賽,續約緩解了俄羅斯面臨的壓力。在此基礎上,俄方可以抓住機會,發展以高超聲速武器爲代表的常規戰略武器來提升自己的戰略威懾能力,並藉助條約的國際影響力來穩固自身的大國地位。

條約的延續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美俄兩國之間的競爭關係,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特朗普執政時期的緊張局面,這對維持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具有很大的推動意義。

行之惟艱:美俄新軍控挑戰重重

雖然《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針對的只是具有強大戰略威懾力的核武器,但映射的卻是美俄兩個軍事大國能否共同維護全球安全格局的重大問題。據俄羅斯衛星社2月3日報道,聯合國祕書長髮言人斯特凡納·迪雅裏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呼籲美俄雙方就進一步削減武器進行談判,達成該領域的新協議。到目前爲止,美俄之間所有針對核武器的條約,都是從限制核武器本身數量與運載工具數量上進行的,實質上並沒有跳出冷戰時期的核軍控思路。當前,非核技術對核戰略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國際社會對新的軍控模式有着更多的期待。

在2019年的《導彈防禦評估報告》中,美國提出了“外空防導”概念,意圖使用定向能武器系統和天基攔截器等太空作戰力量攔截導彈;在其全球軍事行動中,也曾多次使用長航時無人機進行實時偵察,並嘗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從衛星圖像中定位他國的導彈發射陣地……太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國家安全機制的複雜程度。雖然這些技術當下並不具備同核武器一般的毀傷能力,但對國際安全的影響效應正在逐漸攀升。國際社會希望未來會有涉及更多新技術的武器被納入控制範圍,軍控模式也需要從簡單的數量限制向規則制定、技術限制、行爲控制的方向轉變。鑑於美國仍舊抱持霸權主義思維不放,這一複雜進程將增大美俄雙方軍控談判難度與妥協程度。

與此同時,《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的戰略力量現場覈查機制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暫停,兩國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恢復或產生新的核查機制,也將是相當嚴峻的現實考驗。美俄軍控想要如條約名稱縮寫一般迎來“新的開始”,離不開雙方積極互信的協商,美俄軍控的未來依然前路坎坷。

普京與拜登。(資料圖)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