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千奇万变,有时阳光灿烂,有时又是倾盆大雨。一切看似让人捉摸不透,其实其中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人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时而欣喜异常,时而忧心忡忡,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愿意放松心情,就能观察到非常神奇的景象。

清代一位诗人有一次去外地办差,路过一处山谷。本来觉得羁旅疲惫,忽遇一场大雨,反而让他彻底放松,也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下面分享清代何绍基的一首佳作,景象瑰丽,尾联更令人叹为观止。

山雨

清代: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清诗人、书画家。进士及第后曾担任四川学政,后又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他自幼家境贫寒,却非常喜欢读书,入仕后更是每日手不释卷、笔不辍耕。

何绍基提倡宋诗,主张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他在创作了上也宗从李白、杜甫、韩愈和苏轼诸大家,不名一体,随境触发。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手法高妙,意境奇伟。

清道光二十四年,作者担任贵州乡试主考官,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山雨,于是即兴赋诗。首联先展现出山雨来临之前的景象,“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诗人一路风尘仆仆,好在天气不像夏天那般燥热,山林中清风徐徐,更觉得凉爽。

他头戴短笠,在茂密的树林中穿行,虽然不断地避让,依然不免被伸出的树枝挂缠。“野行宜”,透出两层含义,既说明他的前进路线是在荒山野岭,也表达出诗人心情舒畅,很享受山林中的凉爽环境。

可是山中天气变幻无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黑云压城,“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诗人眼看不远处飘来几片乌云,本以为不会立刻落雨,可是转眼间溪上云雾四起,渐渐连成一片,诗人知道很快就有一场山雨。

“自相聚”,说明山中的天气变化急速;而“人不知”,更传达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俗语说的好,十里不同天。山谷中雾气湿重、空气流通不畅,由晴转雨也是非常迅速。而游客早晨是晴天出门,经常就忘记带雨具,到了山谷中很可能就被淋个落汤鸡。

一场大雨,让人措手不及,但作者似乎很享受这一切,诗人又细腻地描写了雨后的场景,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衣巾早已被雨打湿,雨水像细线一般,不断地在帽檐边流淌;不远处的小山村里,瓜豆蔓藤也都散乱离披,一副乱纷纷的模样。

正是因为山雨来得急、雨势猛,不仅诗人无处藏身,而且那些庄稼也被雨水冲刷,无法保持原状。一个“任”字,彰显出豁达的襟怀,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也”字,抒写幽默,诗人把自己与那些瓜豆相比,似乎找到了一点安慰。

雨势渐弱,终于停了,诗人也长舒一口气,而且还领略到山雨之后的神奇景象,“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只是一盏茶的功夫,云雾消散,阳光普照,那些崇山峻岭又显得依稀可辨。

更让人惊奇的是,雨水化作山泉奔流而下,仿佛万瀑齐飞,不仅气势宏大、壮丽无比,而且一直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可见雨量之大、范围之广。

何绍基的这首七律层次分明,又造境奇特。作者细腻地展现了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生动场景。刚开始他还信马由缰,心情也很愉悦。山雨突然来到,让他猝不及防。可是等到全身都被淋湿后,却反而不急不躁,慢慢地欣赏雨景。

雨后天晴的景象也描写精彩,形象地刻画出山林中万瀑齐飞的神奇和壮观场面,让读者也感觉身临其境。这首诗也炼字精准,比如“避树枝、野行宜”,介绍了山行的情况;而“忽来、任沾湿、也离披”,突出了作者在雨中的各种心理变化;最后的“又一奇”,更是道出了诗人不虚此行的兴奋和畅快心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