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 (孫明閣 王身松)雷學鋒,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濟寧市首批知名專家,濟醫附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濟寧醫學院外科學總論教研室主任,濟寧醫學院《外科學總論》課程負責人。擅長小兒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在小兒骨科手術的實踐操作方面 具有較深的造詣,較早獨立開展兒童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切開復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縮、旋轉、內翻截骨術,陳舊性孟氏骨折及馬蹄內翻足等疾病的手術矯形,在四肢骨折、骨腫瘤及類腫瘤病變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積極開展新技術、拓寬新業務,使微創理念滲透在小兒骨科疾病的治療中,先後開展了彈性髓內針技術治療四肢骨折及骨囊腫,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復位閉合克氏針內固定等。作爲第一主編出版《外科手術學基礎》等學術專著及本科教材5部,在全國性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承擔廳局級課題2項,獲廳級科研成果獎2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

醫術精湛 30餘載孜孜不倦他溫文爾雅,臉上總是洋溢着熱情的笑容;他行色匆匆,總是爲着患兒忙碌不停。他有一雙妙手和一顆仁心,拯救患兒於危急中,他就是濟醫附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雷學鋒。雷學鋒年少時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看到左鄰右舍在求醫問藥過程中的艱難,爲了長大後能幫助更多的人,當時成績優異的他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醫學院校。1980年,雷學鋒被濰坊醫學院錄取,五年時光裏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1985年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來到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與孩子們打交道,不是件容易事。兒科,一個被比喻爲“啞科”的科室,幼小的寶寶並不懂得疾病的感受該怎樣通過語言來表達,完全依靠哭鬧來傳達不適,兒科醫生,看病需要靠家長的描述,判斷病情要靠醫生自己的臨牀經驗。對於前來看病的小患者,雷學鋒付出了自己百分百的耐心和細心。“寶寶哪裏不舒服呀?”面對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病情的孩子,雷學鋒接診後,都會細緻地對孩子進行問診、查體等工作。在事無鉅細的檢查之外,他還會關注到孩子身上的一些細節,和患兒親近與溝通,雷學鋒說,“我看門診比較囉嗦,會跟家長說得多一些。比如怎麼喫藥、注意事項、如何護理等。”雷學鋒初到小兒外科時,科室牀位少,又沒有細緻劃分專業,可以說是一個綜合的小兒外科,這就要求醫生對於醫學知識的掌握更加廣泛,怎麼辦?除了不斷積累自己的臨牀經驗外,他還積極外出進修,不斷吸取先進的技術,來豐富自己的醫學知識。隨着科室不斷發展,牀位不斷增加,小兒外科也逐步開始劃分亞專業。雷學鋒致力於小兒骨科疾病方向的研究,對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陳舊性孟氏骨折及馬蹄內翻足、四肢骨折、骨腫瘤及類腫瘤病變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對待科室的年輕醫生,雷學鋒也是手把手的帶教他們,他嚴謹求實,言傳身教,毫無保留。多年來,他始終立足醫院實際和臨牀實踐教授學生,爲人師表,將自己的經驗、操作技能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的醫生、實習生、進修人員等,深得科室同仁、廣大實習生和進修人員的好評。但在雷學鋒自己眼裏,他認爲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在小兒外科領域的36年時間裏,他對技術孜孜求索,對醫德堅守不移,對患者盡心盡力,爲衆多患兒解除病痛。提及兒科醫生,總有人覺得兒科醫生苦,兒科醫生難,風險高、壓力大,但雷學鋒卻不這麼認爲,雷學鋒說,“接診的每個孩子,他未來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從醫是一場修行,兒科醫生的道行可能最深。”他從醫三十餘載,把無私的愛心奉獻給了無數患兒,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

堅守第一線 爲孩子撐起一片藍天每次面對患兒,雷學鋒都是面帶微笑,用笑容溫暖着每一個孩子的心,孩子們也親切的稱他爲爺爺,這是患兒對他的認可。雷學鋒表示,每當治癒一名患兒後,再次見到時,看到孩子臉上紅撲撲的,對着自己喊爺爺,他就會感到很欣慰,這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和幸福。雷學鋒十幾年前曾接診一個來自福利院的患兒,孩子四歲左右,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當雷學鋒瞭解到孩子剛出生就被遺棄時,孩子的遭遇令他深感痛心,直接觸動了他內心最柔軟的地帶,也是從那時起,他整天泡在醫院裏研究影像片,那時他的辦公桌上摞着的、觀片燈上插着的、櫃子裏存着的都是患兒影像片。就這樣,在雷學鋒與科室團隊的努力下,手術如期開展、馬蹄足矯正也同時進行,短短几個月,孩子站立和行走的願望都變成了現實。還有一位母親帶三歲女兒找到雷學鋒診治孩子的腿。孩子看到醫生心裏十分緊張,雷學鋒看到這種情況,並沒有直接上前檢查,而是溫和地對孩子說,“孩子,幫爺爺關一下門。”當孩子關門回來時,他又說,“再幫爺爺個忙,太熱了,開一下門吧。”一來一去中,他一直觀察着孩子的步態,略帶嚴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柔軟的笑容,“孩子只是膝關節內翻,不需手術,矯正就可以治癒。”作爲一名小兒外科醫生,孩子治療的好壞影響其人生軌跡。去年,一個五歲的患兒因雙側發育性髖關節脫位住進了濟醫附院小兒外科。“脫位達到了3度,再不手術就將錯過手術的最佳時機,就要終身殘疾。”雷學鋒決定用切開復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縮、旋轉、內翻截骨術,在手術中精確確定截骨部位,旋轉角度,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順利完成手術。幾個月後,孩子告別了“鴨子步”,恢復了正常。患兒家長都說,“雷醫生是一位醫術很不錯的醫生,經驗也很豐富,我的孩子走路成剪刀狀態,找了很多醫生也沒能根治,雷大夫給我的孩子做了一個小手術,孩子就恢復的差不多了。”“雷大夫是一位認真負責的好醫生,之前孩子的走路姿勢異常,是在他的精心醫治下完全好了,醫術很值得肯定。”這樣的評價,還有很多。與雷學鋒的言談中,也總能感覺到他對患兒的拳拳之心與細緻關愛。雷學鋒對工作很敬業,他的門診幾乎沒有正常下過班。“家長帶着孩子既然來了,不管有多晚,都要把他們的病給看了,你能等,但是患兒等不了”。而有開始時間、沒有結束時間的手術,對於雷學鋒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是聽到患兒及家屬一句句感謝的話,收穫一份份信任,所有的苦與累都是值得的,足夠讓他一直激情燃燒,有了堅守的信念與責任。

無私奉獻 參與科室發展不遺餘力雷學鋒深切感受到一支技術過硬的醫護團隊的重要性,作爲一名老專家,他時刻關心着科室的發展,協助科室主任做好科室發展規劃、業務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作爲帶教老師,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年輕醫師。爲了更好地培養小兒外科青年人才,雷學鋒不但自己以身作則,熱心、細心、精心、耐心服務每一位患者,還經常教導年輕醫生對待病人態度要和善,言談舉止要得當,對於病人提出的疑問要做到有問必答,真正爲患者解決問題。雷學鋒在提高自己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也在不斷爲科室的年輕醫生創造學習的機會,“一人強不是真正的強,只有每個人都強了,這個科室纔會更強”,正是秉承着這樣的理念,在科室濃厚氛圍的感召下,科室年輕醫生和護士精誠團結、奮進拼搏、致力打造家庭般有溫度的科室。濟醫附院小兒外科成立於1987年,是魯西南地區較早成立兒外科的醫院之一,爲國家小兒外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目前開放牀位45張,年門診量45000多人次,年住院患兒5000多人次,年手術量3700餘臺,承擔着魯西南區域內小兒外科疾病的診治工作。現有醫療人員14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3人,護理人員17人,碩士生導師3人,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13人。科室目前擁有兒童麻醉誘導間、兒童外科專用手術間及監護室,配備有兒童腹腔鏡、兒童胸腔鏡、兒童專用麻醉機及呼吸機、多通道微量注射泵、牀旁超聲儀等設備。目前已發展成爲包含小兒普外科、小兒骨外科、小兒泌尿外科、新生兒外科、小兒胸外科、小兒腫瘤外科等多個亞專業,集醫療、教學、科研爲一體的小兒外科綜合診療科室,2020年12月被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確定爲省級臨牀重點專科。雷學鋒表示,作爲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他的職責;作爲一名父親,任何一名患兒的病痛他都能感同身受。正是因爲這樣的換位思考,任何時候都站在患兒和患兒家屬的角度來考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 “醫路漫漫,道阻且長,我會一直把自己的這個專業做下去,帶出更多的學生,自己苦點累點,沒有什麼”。從醫三十六載,雷學鋒憑藉着精湛的技術、高尚的醫德,詮釋着身爲醫者的職業操守,也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關愛之歌,讓一個個患兒走向康復,最終綻放了天使笑容。因爲熱愛,所以不辭艱辛;因爲敬畏,所以全力以赴。雷學鋒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一名醫者對患兒家長的承諾,無私地爲之奉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在小兒外科的前沿耕耘着,這種“大醫精誠”的情懷與堅守,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