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的中超轉會窗冷清的中超轉會窗

  來源:足球報

  記者陳永報道2021年中國職業聯賽的冬窗,用最少的交易量和最低的交易金額,體現了中國職業聯賽急轉直下的衰敗,加之很可能伴隨的大批球員失業、頂級職業球隊的解散,讓從業者恐慌--這絕對不是中國足協追求的去泡沫化的良性結果,而是被資本拋棄後一個無所適從的陣痛期。

  2月23日,中國足協官方宣佈,2021賽季的冬季轉會窗口,其國內轉會窗口延期一個月,由目前的2月26日更改爲3月26日,國際轉會窗口則如期關閉,至於2020賽季在中超、中甲效力的外援,如果轉會到國內其他俱樂部則視爲國內轉會。在這個最冷冬窗,不僅是外援引進人少價低,國內轉會市場之冷也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泰山引進石柯可以說是最大的動作了,延期也很難改變這一局面。

  深入骨髓的寒冷,讓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蒙上陰影,職業聯賽要怎麼走出困境?是"中足聯"和中國足協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

  關於國內轉會窗口延期,本報在上一期就進行了報道,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國內三級聯賽的參賽球隊以及相關的賽程沒有敲定,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球隊就心有疑慮,比如,參加亞冠的球隊,他們並不能明確知道亞冠和中超是否衝突,如果衝突就需要兩套陣容,不但不能賣人還要買人,如果不衝突,一套陣容差不多就夠了,自然要精簡陣容賣人。

  准入方面更容易理解,打中超和打中甲,打中甲和打中乙,對於陣容配置的要求自然是完全不同的,不少俱樂部受到這個原因的影響。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U21聯賽(暨新預備隊聯賽)是否舉辦的問題。如果U21聯賽不舉辦,那麼一些年輕球員就可以租借到低級別球隊了,但如果U21聯賽舉辦,一些年輕球員就要留在球隊參加U21聯賽。

  這些都是非常正規的理由,所以中國足協推遲了國內轉會窗口。

  但問題是,在此之前,國內轉會市場就是非常非常冷清的,實際上,在2月下旬之前,俱樂部並不太清楚國內轉會窗口是否如期關閉,而去掉亞冠參賽球隊(5支,含泰山/海港),有可能遞補的球隊(中甲2支左右,中乙4支左右),其他絕大部分中超球隊,絕大部分中甲球隊,和絕大部分中乙球隊,都可以按照計劃完成球隊調整,但他們沒有這麼做。

  其實,即便是亞冠參賽球隊、可能遞補的球隊,他們也完全可以在轉會市場上出手,尋找一些有實力的球員充實陣容,像國安和泰山,都是亞冠參賽球隊或者原本是亞冠參賽球隊,他們就在轉會市場出手了,國安引進了曹永競和高天意,泰山引進的石柯則是目前是國內轉會市場最大的動作。

  所以,市場的冷清,和准入未定、賽程未定等有點關係,但僅僅是有點關係而已,市場的冷清,歸根結底,還是各個俱樂部不想花錢了。

  反過來,中國足協此次推遲國內轉會窗口,准入未定、賽程未定、U21聯賽未定都是很正當的理由,但對於足協來說,很多球員都處於"待業"狀態也是他們考慮的另一個因素,如果2月26日國內轉會窗口如期關閉,估計不少球員就要失業了。

  球員還是那麼多球員,如此,市場變冷自然是因爲沒有需求了,換句話說,是因爲俱樂部普遍都不想投錢了。

  首先,那些出現困難的俱樂部自然不會輕易引進球員,即便引進球員,他們瞄準的也是低薪球員,最好是自由身,或者其他俱樂部處理的球員,如此只需要非常小的代價便可以完成陣容構建。

  部分穩定的俱樂部自然要引進心儀的球員,比如泰山、申花、國安都引進了球員,但都是球隊陣容所急需的球員,泰山引進石柯是充實後防線,申花引進巴索戈和阿德里安是完成外援配置,國安引進高天意是考慮U23球員,但除此之外,他們的動作並不大。

  比如泰山和申花目前被認爲是轉會市場上的"熱門球隊",但這個熱門是炒作出來的,兩傢俱樂部當然也想繼續補強陣容,但其實動作很謹慎,並不屬於揮舞鈔票四處豪購的俱樂部。當然,包括深圳俱樂部,他們也非常穩定,但深圳俱樂部的目標也非常清晰:在後衛位置上進行補強,在中前場,他們的動作非常謹慎。

  至於海港和廣州兩大豪門,毫無疑問也開始收縮,海港在國內轉會市場一貫非常謹慎,廣州的情況也是如此。最新消息是,自由身的劉殿座和徐新都沒有完成和恒大的續約,然後道理就很簡單,如果廣州還要瘋狂買人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利利索索和兩名對他們頗爲重要的球員續約了。實際上,廣州早就有話傳出:2021賽季,原則上只出不進。

  有時候,市場就是這樣:你花錢,我就花錢,你不花錢,我更不花錢,所以不健全的市場,往往就會出現過熱或者過冷的極端現象,而中國足球顯然不是一個健全的市場。

  一個幾乎沒有了買家的市場,又談何市場呢,所以2021賽季,這個冬窗特別冷,很正常。

  延期並不會實質上改變這種困境,尤其是俱樂部的購買力絕不會因爲延期而增強。

  市場的冷靜,和賣家也有關係,主要就是"賣價高",這個賣家其實說的不是轉會合同上的賣傢俱樂部,而是工作合同中的賣家球員。

  其實現在俱樂部賣球員,出價已經相當低了。道理很簡單,不想賣的球員,也不會有俱樂部非要去買,想賣的球員,別的俱樂部未必願意買。現在情況是,有的球員即便是零轉會費,也鮮有人問津;甚至有俱樂部爲了壓縮開支,不但零轉會費,還願意主動承擔一些工資,可以說是負轉會費,但這種情況下仍舊賣不出去。

  這有兩個原因:高額的歷史合同,以及球員較高的心理預期(心理價位)。

  上面所說的"負轉會費"原因就是高額的歷史合同,那些擁有高額合同的球員,在轉會市場上幾乎無人問津,即便有所傳聞,以炒作來施壓纔是更加真實的目的。這背後的原因同樣簡單:現在不少球員仍舊有千萬元以上年薪(稅後)的合同,他怎麼可能轉會,新俱樂部給的合同,幹四年才頂得上現在一年的合同,球員傻嗎?

  而包括現在衆多自由身球員沒有下家,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球員的心理預期其實仍舊是比較高的,要知道目前的頂薪稅前500萬,在稅後只有280萬左右,而在此前,不少球員年薪都是稅後2000萬、稅後1500萬、稅後1000萬級別,即便他們調低了心理預期,希望拿到稅後800萬或者600萬左右的年薪,但這仍舊需要俱樂部"特殊操作"。

  當然,市場上還是有一些優質球員,也有俱樂部願意引進,並且給相對不錯的合同,但因爲限薪令,俱樂部不敢輕舉妄動(這實際上是買家不想花錢、賣家要價太高之外的第三個原因,即交易環節的交易障礙)。當然,俱樂部也可以通過代言的方式額外增加年薪,但現在幾家有意引進球員的俱樂部互相盯着,看誰先喫第一個螃蟹。但必須要說的是,即便有人喫了螃蟹沒事,其他俱樂部跟着喫,但對整個轉會市場冷清都不會有實質性的改善。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是國腳,或者說能力很強的球員心理預期高也就罷了,俱樂部也願意"特殊操作",但情況並不這麼簡單,很多球員的心理預期都比較高,此前有一名中超上游球隊的主力替補,一傢俱樂部給出了稅後500萬的頂薪,沒談成。 

  所以,更多的球員,俱樂部根本就不願意進行"特殊操作",只願意在目前的限薪標準下進行操作,俱樂部的態度很決絕,你願意就來,不願意,有的是人要來。但這些球員,短時間內很難把心理預期調整到和俱樂部的心理價位一致,然後這個市場就這麼冷冷清清下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