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着力錘鍊政治工作幹部作戰指揮能力——

教導員領銜混編梯隊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特約通訊員 黃海

10餘臺裝備有序進行作業,官兵忙得熱火朝天……近日,記者走進第74集團軍某旅勤務保障營,正值營裏組織裝備維護保養。

個頭高大的教導員于濤從修理工間一臺火炮後面探出頭來,笑着與記者打招呼。他露出的一口白牙,與黝黑的臉龐形成鮮明對比。

“我原本沒有這麼黑,當上勤務保障營教導員後才漸漸曬黑了!”這位作風乾練,人稱“於老黑”的教導員講話風趣。在他看來,膚色變得黝黑,是自己和營隊一起成長蝶變的見證——

部隊編制體制調整後,該旅運輸、維修、油料等勤務保障力量統一編入新組建的勤務保障營,細分專業多達上百個。新作戰編組下,營長和教導員常常需要分別帶領不同的保障羣,執行不同方向的勤務保障任務,這就要求營長和教導員必須軍政兼通。

“不熬夜惡補功課,不曬太陽不淋雨,恐怕難以勝任這個崗位。”作爲首任勤務保障營教導員,于濤深感責任重大。爲儘快勝任崗位,他與時間賽跑,工作節奏快得像按下了“快進鍵”。

于濤向記者介紹,勤務保障工作具有多、雜、細、散等特點,要實現形散而力合、快速高效保障,必須科學編組、精準指揮。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那次演練開始沒多久,隊伍就亂成一團。”對於第一次獨自指揮營隊參加演練的場景,于濤至今記憶深刻。

那時于濤剛上任沒多久,一場演練便不期而至,他帶的隊伍慘敗。

“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可以通過自學和請教老師來彌補,但軍事素養、決策指揮能力卻不是短時間內能提高的。”首戰敗北,于濤暗下決心:着力提升自己的作戰指揮能力。

該旅每年都會組織跨區機動演練,演練不僅強度大、動用裝備多,而且風險係數高,以往都是由指揮經驗豐富的軍事主官擔任各行軍梯隊的梯隊長,政治工作幹部擔任梯隊政委。這次,于濤打破慣例,主動申請擔任梯隊長。

“要讓政治工作幹部得到更多實戰磨礪。”旅黨委對此非常支持,並對於濤提出表揚。

多課目連貫實施、多類特情臨機導調、全過程考評打分……去年6月,該旅組織一場爲期半個月的跨區機動演練,10餘個行軍梯隊在4000多公里的漫長機動線路上比拼角逐。讓人意外的是,于濤帶領的梯隊以集結速度快、戰損率低、綜合評分高等優異表現,挺進旅隊考評前列,成爲演練中最大的“黑馬”。

據瞭解,于濤帶領的梯隊由勤務保障營和火箭炮營各一部混編而成,兩個單位平時協同訓練少,指揮難度大。在很多人看來,相比其他由軍事主官擔任梯隊長的整建制梯隊,由政治工作幹部于濤指揮的混編梯隊,似乎只是“考覈比拼的陪襯”。然而,于濤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能夠率領混編梯隊打勝仗。

營隊組建後,于濤提倡在營裏開展“勤務先鋒”比武活動,士兵比體能基礎、專業技能,幹部比專業基礎、指揮技能。“勤務先鋒”比武活動現已成爲該營的一大特色品牌,在激發官兵訓練動力的同時,挖掘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和勤務指揮人才。

練兵備戰氛圍濃厚,訓練成績穩步提升。修理營作爲勤務保障營的前身,曾是旅裏多年的“老後進”,如今在營長和教導員于濤的帶領下,勤務保障營在“雙爭”評比中,多次奪得季度優勝錦旗。在去年的年終軍事訓練考覈中,該營有兩個連隊綜合成績進入旅隊前列。

前不久,該旅舉行2020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勤務保障營捧回金燦燦的“先進營”獎牌。

短評

崗位有分工 打仗要精通

■曲明遠

打仗是軍人的共同“專業”,也是體現政治工作威力的重要途徑。政治工作幹部懂打仗、敢打仗、善打仗,既是我軍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也是新時代深入推進練兵備戰的現實要求。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政治工作幹部要走進演訓場,結合任務多磨礪,帶頭練技能、練戰術,練裝備使用、練協同指揮。各級要多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充分利用演習演練、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等時機,有意識地將政治工作幹部推到演訓一線擔當指揮重任,通過全程摔打,全面提高政治工作幹部組織訓練、指揮作戰、開展戰時政治工作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