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執政後,美俄鬥爭仍是主旋律。近日,美國拜登政府正在準備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政策,並計劃在未來幾周內與歐盟國家協商對俄羅斯的制裁方案,以求對俄羅斯形成美歐夾擊之勢。這說明,俄羅斯已拜登被視爲對美國構成軍事威脅的最大對手。

俄羅斯和美國的脣槍舌劍已經打了好幾年。而美國的一下做法,越來越讓廣大國家所不恥。例如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曾指責敘利亞境內針對平民的化學攻擊是由敘利亞政府發動的,然而玻利維亞常駐聯合國代表把前些年國務卿鮑威爾搖着裝着“洗衣粉”小瓶子指控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照片拿出來懟美國。

從1999年的波黑戰爭歷數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再到歷時十餘年的反恐戰爭,大家痛斥美國發動戰爭的理由和藉口越來越扯淡,連玻利維亞這樣的小國都看不下去了。美國這種在發動戰爭之前,先聲奪人的做法,在宣傳戰領域被“鬥臭戰術”。

鬥臭戰術,是一種特別有效的輿論戰和網絡攻擊手段,也叫“扣帽子、抹黑、貼標籤、咒罵法”。目的是讓受衆和閱聽人羣在還無法深入瞭解情況,仔細思考,形成邏輯結論之前,就被“污衊標籤”長期以來積累的負面情緒與認知所影響,毫無邏輯地投射到對象上,產生思維抗拒,以圖打擊對象。其本質是對他人動機的主觀虛構。

美國人就一直很嫺熟使用抹黑和鬥臭戰術,美國在近二三十年內發動的戰爭,全都使用此法進行預熱,先豎個邪惡的靶子,從輿論到法理攻擊對方,在戰爭前與戰爭中也結合單方宣傳的技巧,將邪惡軸心、獨裁、恐怖勢力等等標籤賦予預謀要打擊的對方。

2017年4月,敘利亞境內的化武襲擊事件,導致至少80人死亡200人受傷。事件還沒有查清,美國就表示已經掌握了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的確鑿證據(只是宣稱,最後也沒有真的拿出來證據)。4月7日凌晨,美國動用驅逐艦直接發射59枚戰斧巡航導彈,對敘利亞沙伊拉特空軍基地實施了空襲打擊。

這面對西方鬥臭法的時候,如果被指控國家不屑解釋,那你就是默認;如果被指控國家在罪惡標籤基礎上進行解釋,那就會越陷越深。此次敘利亞危機也一樣,真假難辨的標籤糊滿了敘利亞的腦門。以至於有些網友重新制作了鮑威爾的那張著名照片。

鬥臭法在平時的輿情和網絡討論中經常遇到。有些人喜歡在討論之前就將標籤貼在對方腦門上,或者暗地裏咒罵,用此辦法,看似犀利和節約認知成本,其實是在掩飾自己在邏輯和事實方面的不足,而後者纔是有效討論和有力反駁不同觀點的基礎。

貼標籤鬥臭的手法十分普遍、歷史久遠,根據美國1937年出版的《宣傳的藝術》一書,歸納的宣傳7大手法中,貼標籤鬥臭法被名列第一。這本書被譽爲宣傳領域的聖經,根據該書總結,給某一思想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籤,使我們不用證據就拒絕和譴責這種思想。辱罵法不經在廣告中被普遍使用,更普遍地是被運用在政治和其他領域的公開演講中。

圖片: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也在用標籤法指控俄羅斯。

那麼,如何化解這種蓄意的攻擊,這要看自身心態和實力,面對微博等等網絡上的陰損攻擊,個人完全可以無視,直接反罵意義不大。不過,國家間就需要針鋒相對的鬥爭,這一點,俄羅斯在近幾年採取的混合戰爭理論,就做的比較好。在“混合戰爭”中,不同鬥爭手段的作用被重新分配,其中信息、政治與經濟對抗取代傳統的武裝鬥爭,佔據了首要位置。

2014年俄軍兵不血刃收復克里米亞,就是一次典型的混合戰爭行動,是一種將隱蔽的常規軍事行動、擁有先進手段的游擊戰、社交網絡上的大規模宣傳活動、甚至是網絡戰結合在一起的軍事行動。

近兩年,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明確成爲俄羅斯在隱蔽戰線的成績,承認俄羅斯調動信息、宣傳、輿論作戰方面的高效和成果,典型標誌就是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克蘭東部地區和敘利亞利用混合戰爭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隨着俄羅斯經濟的好轉,十幾年來愛國主義的正面意識形態迅速回歸,對歷史的解讀也趨於積極和理性。與20年前相比,俄羅斯目前的社會輿論和民衆情緒,比較陽光和積極向上,主流民意多是正能量和愛國主義。在這個大背景下,俄羅斯的新聞輿論工具發揮了大作用。

有人甚至說:俄羅斯現在最強大的武器是什麼?不是北方之神戰略核潛艇,而是今日俄羅斯(RT)電視臺 。近幾年,大批俄羅斯記者活躍在世界各地,包括烏克蘭東部、敘利亞等動亂地區,發出大量不同於西方的聲音,報道西方主流媒體不願報道或有意忽略的事件,衝擊着西方、尤其是美國媒體的霸主地位。

爲此,美國議員提案要求成立一個“對抗俄國宣傳”的聯邦機構,英國銀行甚至凍結了今日俄羅斯(RT)電視臺的賬戶,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花重金對歐盟進行“反歐宣傳”,這些,都是俄羅斯輿論宣傳戰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