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歌謠是盛開在睡夢裏的溫暖,是綻放在記憶裏的璀璨,是定格在一瞬間的永遠。它承載着那段天真歲月裏的全部美好,每每回憶起來,總讓我們感覺快樂、親切、耐人尋味……在本期的節目中,主持人李思思將攜手嘉賓王潔實、馮曉泉、李偉建和蔣小涵,與您共同開啓時空之門,重溫那些鐫刻在人們心底的童年旋律!

你知道《丟手絹》有多大了嗎?它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至今還是幼兒園裏玩耍時的動感節拍,這首童謠不知道陪伴了幾代人,而像這樣代代相傳的童謠還有50年代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它有着詩一般的歌詞,多少孩子就是因爲這首歌也想划着小船盡情地玩、愉快地唱。還有60年代的《一分錢》也告訴我們拾金不昧是傳統美德,如今雖然沒有了一分錢,但還是在唱着這首歌。70年代的《紅星歌》是音樂課堂上的慷慨激昂,它把英雄的種子埋在了幾代孩子的心中。還有80、90、00後都熟知的《小毛驢》《小燕子》《我是一條小青龍》《採蘑菇的小姑娘》等等,這些歌謠都是我們兒時的文化啓蒙,是童年的趣,童年的夢,伴隨着我們人生最初的成長。那麼今晚,還會有哪些童謠勾勒出童年的景象呢?

童年的歌謠,承載童年的記憶

童年的歌謠五彩繽紛,不同年代的人有着專屬於自己的旋律記憶。在王潔實的記憶裏,童年的歌謠是雨後衚衕中的一聲聲“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在李偉建的記憶裏,是過年時小朋友們追逐打鬧間的“小小子兒,坐門墩,哭着喊着要媳婦兒”;在馮曉泉的記憶裏,童年的歌謠是陪伴長大的一部部經典電影中的插曲;而在蔣小涵的記憶裏,她唱的歌謠卻搖滾味十足。無論是“牧童騎黃牛”的怡然自得,還是“年少不知愁”的純真浪漫,這每一個節拍,每一個音符,都把快樂的童年畫面串聯了起來。節目現場一曲停止,一曲又開始,歌聲不斷,回憶無限。

童年的歌謠,親情的延續

很多人生命中最初聽到的旋律,都是在母親的懷中,在搖籃裏,媽媽唱給我們的,這些歌曲或許內容質樸,或許曲調單一,但永遠是回憶中最溫暖的感動。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會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搖籃曲,這溫暖的旋律在搖籃邊代代相傳。據李偉建回憶,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每次哄他入睡時都會唱東北民歌《搖籃曲》,當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也是用這首歌把他的孩子哄睡的。如今,東北民歌《搖籃曲》已經吟唱了五十多個春秋,也早已走出東北,唱遍了全國。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這首《搖籃曲》成爲了親情的延續。

童年的歌謠,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光似潺潺的流水一去不復返,然而,童年的歌謠卻猶如溪水流動時叮咚、叮咚的旋律,不時地迴盪在耳畔。每一個人的童年生活都離不開這樣的歌聲,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生動有趣的語言,帶給孩子以美的感受和情感的薰陶,並告訴孩子萬物的形態和人世間的道理,它就像“文化母乳”一樣,滋養着孩子的心靈,帶給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童年。今晚,讓我們共同唱起童年的歌,回味七彩的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