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2月25日消息(記者 利聲富)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楊小鋒作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參加此次會議。會議剛結束,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連線了楊小鋒。

圖爲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楊小鋒。

“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我感到非常榮幸,這不僅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也是國家對海南省、三亞市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楊小鋒說,這份榮譽也屬於海南省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所有人。

“別看那受村現在變化這麼大,百姓生活這麼美好,三年前可不是這樣的。這一切,得益於楊小鋒書記帶來的‘科技風暴’。”2月25日,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黨支部委員曾進輝說。

2371人的村莊,僅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544人,佔總人口的22.9%。產業發展基礎更薄弱,羣衆脫貧意願不強,有的黨員態度散漫,不少扶貧幹部望而卻步。“我來!”2018年初,楊小鋒主動請纓,申請到那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在那受村,楊小鋒被稱爲“科技風暴”策動人。

駐村扶貧近3年,楊小鋒堅持科技爲核、造血爲主、志智雙扶,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帶着貧困羣衆掀起一場戰天鬥地、改變命運的“農業科技風暴”,在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顯著成效。那受村從“貧困村”一躍成爲“明星村”,貧困羣衆從學農科、用農科的“門外漢”變爲愛科學、愛鑽研的“示範者”。

圖爲楊小鋒(左)在指導農戶安裝可調式覆膜鋪微噴帶一體化裝置。

“如果沒有楊書記的技術指導,我種的青瓜、豇豆產量不會這麼高,品質不會這麼好。”正在地裏給豇豆搭架的蘇祥海說,以前,無論怎麼種,產量就是上不來,青瓜的長相也不好。楊小鋒將嫁接苗技術等新品種及發明移栽苗器等“神器”傳授給蘇祥海,並手把手指導如何使用。“當年種的青瓜產值達到7萬多元,讓我徹底明白,種豇豆、青瓜等農作物僅憑經驗遠不夠,還得靠科技纔行。”蘇祥海說。

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蘇其文是楊小鋒“科技風暴”又一受益者。以前,他種的20畝百香果產量不高,品質也沒那麼好,總賣不出好價錢。

“你可以將平蔓栽培改爲垂蔓栽培、將三元複合肥改爲高鉀複合肥。”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後,楊小鋒給蘇其文開出“藥方”。半信半疑的蘇其文試種一茬後發現,按照楊小鋒的方法,他種植的百香果畝產實現翻番,一年就賺了5萬多元。

2018年,楊小鋒到那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發現村民種植瓜菜時使用的地膜和吊蔓繩均爲聚乙烯材料,不可降解,使用後只能直接丟棄或焚燒處置,嚴重危害生態環境。爲解決這個棘手問題,他帶領團隊經過兩年多的試驗,成功研發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吊蔓繩,從根本上解決農田地膜的污染問題,改善土壤生態和農田環境保護。

發展生態農業方面,爲儘可能不打或者少打農藥,楊小鋒指導農戶用彩色平頂網棚防治薊馬、斑潛蠅等豇豆病蟲害,實現薊馬防效70%、斑潛蠅防效95%以上。

針對那受村產業基礎薄弱、種養結構失衡、缺乏科學指導等問題,楊小鋒制定了那受村產業幫扶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協調“短——中——長”三項產業滾動發展。短期產業,着重發展豇豆、青瓜、黑皮雞樅、玉豆等週期短、見效快的短期作物。中期產業,以發展百香果、五黑雞、黎藥南藥等需要較長時間培育的產業。長期產業,則發展菠蘿蜜、檳榔、榴蓮蜜等需要3-5年培育期的經濟作物,延長收益鏈。形成短期見成效、中期有收穫、長期有保障的產業發展格局。

同時,楊小鋒從品種、種植、環保、培訓、品牌、銷售等6個方面,對那受村扶貧產業進行全鏈條全方位的系統改造,全面注入科技含量,推動產業升級。

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多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5836.32元增加到2020年18666.57元,增長219.8%……楊小鋒的“科技風暴”給那受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郭微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