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存之基。人離不開水,就連人體的構成,大部分也是水。哪兒有水,哪兒就有生命,有生機,有人羣的聚集,有社會的繁榮,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興旺景象。

人們喜歡水,讚美水,不僅是因爲從物質層面上,水同自身的生命和生活須臾不可離開,而且從精神層面上,水的品格也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境界。“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經》裏的一句話,其意是“美好的道德像水一樣”,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貴州,凝望飛流直下的黃果樹瀑布,沐浴於似煙似霧的氤氳中;在長江三峽,觸摸到長江的波濤,猶如心臟的跳動;在三江源頭,靜視淙淙的清溪,不難感到水具有的美好特質。

水的眼睛永遠向着大地。無論它寄居於高山之巔還是雲層之中,一有機會就向下。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裏窪在哪裏聚,一路與同類融爲一體,肩並肩,手挽手,一個方向,一個使命,哺育沿途的生命,滋潤乾涸的土地,把繁花似錦的春天帶給人間,把碩果累累的金秋留給大地。

水的意志永遠堅韌不拔。水至柔,卻柔而有骨,執着的信念、不懈的追求,令人肅然起敬。你看那九曲黃河,即使關山重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退縮,一波一波前赴後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殺。你看那崖頭流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急不躁,千百次地“滴答”,硬是在頑石上“咬”出一個個窟窿來,演繹出無數“滴水穿石”的佳話。

水的性格永遠隨遇而安。不拘泥,不呆板,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爲雨,冬爲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水與時俱進,展示萬千氣象。因勢而變,舒緩爲溪,低吟淺唱;陡峭爲瀑,虎嘯龍吟;深而爲潭,韜光養晦;浩瀚爲海,猛進高歌。水因勢而導,煥發勃勃生機,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因變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水便有了萬千變化、無窮魅力。

水的胸懷永遠博大無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無私心,最具包容心。通達而廣澤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無私之愛是真愛,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無私之愛是至愛,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裝點“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無私之愛是大愛,仰望天空,一滴水見太陽,卻從不與春爭豔;俯瞰大地,涓涓細流滋潤萬物,卻只見物不見水。

“紅黃樹草留秋色,碧綠琉璃照晚晴。爲語麻姑橋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這是我國地質學“開山大師”丁文江的詩。好一個“出山要比在山清”,既是風景,更是人生之境。“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是常見的自然現象,而自然之水和人生之水是不同的。人生之水,從在山到出山,都應該是清澈的、透亮的,因爲人生經過修煉、洗禮、淨化,應該是出山更比在山清的。黨員幹部都面臨“到海得清無”的廉潔之問,只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爲人生永恆的課題,就能達到“出山要比在山清”的境界。

(來源:2021年2月1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向賢彪)

 

監製/李小標 責編/劉文韜 編輯/白夢潔 製作/白夢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