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雍和宮大街,耳畔不再有叫賣吵嚷,眼前不再有佔道經營,“慢街素院”的古都風貌在青磚灰瓦間恢復;推開街邊院落大門,無需爲危房擔驚受怕,不必愁地面坑窪難行,“老房新居”的愜意生活於四梁八柱中實現……

對於北新橋街道居民何天瓊來說,圍繞崇雍大街展開的街區更新工作不僅讓她感到眼前一亮,還令她覺得心頭一暖。

還原舊風貌 從“卸妝”開始

一條崇雍街,千年北京城。作爲連接天壇與地壇的重要軸線,崇雍大街承載着北京老城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然而,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師孫書同在2018年第一次來到雍和宮大街北段進行調研時,卻發現這裏風貌雜亂、出行困難,甚至是一條“看不到文化的文化街”。

如何讓大街找回原來的模樣?一張1960年的歷史照片成了關鍵線索。“通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崇雍大街的特色是多元並存、北古南新。這些建築依舊保持着過去的輪廓,只是被一些廣告牌匾、外包構築物給遮擋住了。”與以往想方設法“化妝”不同,雍和宮大街的整治從“卸妝”開始。117處違建相繼拆除,134處“開牆打洞”予以封堵,爲街區更新打下基礎。

“‘修舊如舊’是街區風貌恢復的重要原則。”在每座建築的修繕還原中,孫書同所在的項目組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價值的舊磚瓦和老構件,整體舊材料利用率達80%以上。而在施工方面,項目組則以傳統工藝實施每道工序,以砌築爲例,既有明清時期的幹擺、絲縫做法,也有晚清民國時期的淌白縫做法,原汁原味地還原了街區風貌。

“我們還專門請教了古建專家,瞭解到北京的傳統建築是乍看千篇一律,實則千變萬化。”爲了做到“和而不同”,設計團隊更加註重細節,單單是門窗就給出48種方案,供居民和商戶自主選擇。

雍和宮大街改造過程中給出48種門窗方案供居民和商戶選擇

“恢復風貌的同時,還要讓大街更加敞亮,出行更加便利。”北新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聶嘉談到,經過各方努力,雍和宮大街實現“多杆合一”,原本分屬13個部門的路燈、監控、指示牌等223根杆被調整爲77根綜合杆。此外,還將擠佔人行空間的133個電力、通訊箱體全部挪移消隱處理,實現“小型化、景觀化、隱形化”,並撤除臨街護欄1800餘米,移除道路障礙物,整體拓寬人行道2米以上。

雍和宮大街改造過程中實現“多杆合一”

從“改一層皮” 到“修一進院”

“崇雍大街改造,不僅注重街面風貌保護,更注重通過整治提升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據聶嘉介紹,街區更新正在從街面向院落延伸,從“改一層皮”向“修一進院”努力。

“很多沿街建築的外立面拆掉以後,才發現房子裏面已經朽了。”孫書同驚訝地看到,一些建築甚至連基礎都沒有,早已屬於危房。家住雍和宮大街101號院的何天瓊曾經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裏。“整天漏雨,木頭都糟了,怕房子會塌,只好拿鋼管撐着屋頂。”何天瓊沒想到,困擾已久的問題在這次的街區更新中得到徹底解決,“整個兒拆了重新翻建,這下能睡個踏實覺了!”

修繕之餘,申請式退租也在有序推進。“大街周邊的平房院落裏有大量自建房,居住空間擁擠不堪,還存在不少安全隱患,亟待進行疏解騰退。”聶嘉談到,2019年12月30日,東城區選取雍和宮大街47、51、55、123號四個直管公房院落作爲首批試點啓動申請式退租,“房管部門在啓動前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挨家挨戶進行調查摸底,爲大家講解政策,做到公開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

按照“自願選擇”的原則,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是留還是走。“如果同意退租,會得到一定的貨幣補償,符合條件的還能購買共有產權房或申請公租房。實在不想離開的話,也能選擇留下,不影響整個院落進行恢復性修建。”聶嘉說。

“政策上很人性化,尊重每家每戶的意願,心理上感覺好很多。”作爲雍和宮大街51號院的老住戶,龔鴻並沒有太多猶豫,“補償款可以用來養老,也能幫着孩子改善生活。評估做得很細緻,家裏的燈、暖氣等設施,都進行了折算。”

截至2020年6月20日,該項目涉及的36戶中,有27戶完成簽約,簽約率達到75%。“下一步,會逐步恢復傳統四合院格局和原有肌理。騰退出的院落空間還會根據街區需要織補功能,完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聶嘉說。

雍和宮大街改造後恢復歷史風貌

院落微整治 廁所入平房

留在平房院落的居民,怎樣才能過得舒心?這同樣是街區更新工作中關注的重點。

“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家用上馬桶。”年近七旬的陳立軍在朝陽門南小街205號院住了40多年,此前沒少爲上廁所的事發愁,“歲數大了腿腳不行,摔過一跤走路更費勁了,可過去上廁所只能到附近的乾麪衚衕或史家衚衕,少說也有500米,得走10分鐘,要麼就得騎自行車。”如今,東城區試點推行的“美麗院落”微整治項目幫她解決了難題。

“院落怎麼改,居民說了算。”作爲朝陽門街道的責任規劃師,惠曉曦和街道工作人員一起多次到現場進行調研,徵求居民意見,“針對大家反映最集中的如廁難、晾衣難等6個問題,我們拿出設計方案,經過一致認可後纔去施工。”

院門附近,拆除違建騰出的空間得到清理,破舊的大門全面換新,坑窪的地面鋪設平整,排水和自來水管線完成改造,微生物淨化槽也安裝到位,爲居民引入戶廁預留條件。

“您瞧,這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老往外跑了。”在院子裏住了50多年的於育軍滿心歡喜,主動邀請記者參觀家裏新裝的馬桶。

“等到開春,還會搭設休憩廊架和晾衣杆,栽上爬藤植物,並規劃自行車停車區,引導車輛有序擺放。”朝陽門街道城建科負責人李傑談到,“美麗院落”不僅需要規劃實施,更需要後期維護,“比如,鼓勵大家認養綠植,充分調動居民的參與熱情,實現共建共享。”

雍和宮大街改造後的“陳倉石鼓”景觀

讀城

將街道整治與院落提升相結合

教授級高級建築師 朱小地

在北京老城的版圖中,中軸線與東西二環路之間都有南北走向的大街,位於東城區的一條爲崇雍大街,是從雍和宮到崇文門,幾條首尾相接、穿城而過的大街的統稱,它南接天壇、北接地壇、兩側有國子監等2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7片歷史文化街區,是北京老城中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代表性區域。

然而,多年的城市化發展讓這條街逐漸出現了一些亂象:侵佔道路、私搭亂建、街面混亂、人員擁擠等,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也與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不符。

蔡奇書記強調,街區更新是老城保護與復興的關鍵環節。崇雍大街街區更新正是東城區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核心區控規落地的有效途徑。

在此次更新工作中,彙集了在京衆多設計機構的建築師參與,並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其中包括:尊重城市風貌肌理,嚴格落實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標準,儘可能使用老舊材料,做到“修舊如舊”;街道公共空間得到大幅度改善,人行道路進一步加寬,實施“多杆合一”提升景觀形象,優化公交車站佈局,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理念;將街道空間整治與院落空間提升相結合,沿街建築按照“一戶一方案”的原則進行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居民的滿意度;保留傳統商業業態,許多老字號知名商鋪重張開業,便民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既恢復古了古都韻味,又體現出現代北京的時尚風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