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全世界都开始注重日常的清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常备清洁器具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并且随着大家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清洁行业特别是清洁设备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包括深度清洁等以往被人漠视的领域如今正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而这就给了专注于清洁领域的企业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珊口智能联合全球清洁行业领军者德国卡赫,共同推出全球首款使用3D视觉AI导航技术的智能清洁机器人——卡赫BD 50/40 RS Robot Bp。在如今商用清洁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与人类的互动将更为频繁的今天,这款AI清洁机器人不仅是珊口智能在技术应用场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清洁机器人行业的一次科技盛宴。

这款机器人拥有1500W的功率,清洁宽度达到了510mm,刷头转速也达到了180rpm。而作为AI机器人的核心,卡赫BD 50/40 RS由珊口智能提供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视觉导航技术,基于VSLAM视觉导航,拥有包括摄像头、ToF、激光雷达、超声波测量仪、IMU等多种传感器,实现了厘米级的构图定位精度,能够带来优质的路径规划以及实时环境监测。

珊口智能创立于2016年2月,是一家中国自主并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基于类脑计算原理的视觉AI技术的创新技术和产业化,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和整体方案。在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珊口智能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算法团队和产业化团队。在中国,珊口智能分别在上海、深圳与苏州成立分子公司。

早在技术落地之初,珊口智能的联合创始人,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并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神经学博士学位的崔彧玮博士就意识到,AI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数据和产品应用场景,只有通过产品获得大量数据,才能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产品,除了联合创始人身份之外,他还是团队的“技术担当”。他主导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V-SLAM视觉导航技术和全国首个骁龙845AI机器人控制平台,用智能化的科技手段转变传统行业的工作形态;并2018年,带领团队领衔发表行业团队技术规范:《室内机器人视觉同步定位及地图构建的技术规范》(vSLAM)。

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落地是珊口智能快速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点。据统计,2019年中国商用清洁机器人需求市场规模在3.8亿元左右,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商业清洁机器人需求更加旺盛,在有刚需的前提下,清洁机器人的技术又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撑产品量化,能够顺应并服务于当下环境,创造和更新人们的生活。因此,珊口智能最终选择清洁机器人作为进入领域的赛道。

AI清洁机器人相较于传统洗地机的最大优势就是,它拥有以视觉导航定位为特色的无人驾驶技术,搭载全球首个骁龙845 AI机器人控制平台,不仅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高效地运行,还能让机器人学习人类的大脑精准感知环境、主动分析并快速决策,全方位实现智慧清洁,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清洁作业的质量品质,带给客户真正地高效机器人清洁体验。

此外,清洁机器人还搭载了智能控制集成大脑,多摄像头组合(三维深度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等)赋予机器人真正的全视角“眼睛”,能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自主在陌生环境中构建环境模型和地标,打造室内外GPS系统,并通过多传感器和探头实时打造高精度,可持久使用的室内地图,深度神经网络对地图进行分解,清洁效果出众,安全性能高,可自主在陌生环境中实现识别,防错和工作,是业内真正意义上一款尖端智能清洁机器人。

崔彧玮于2016年底加入珊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除了联合创始人身份之外,他还是团队的“技术担当”。如珊口的愿景一样,致力于把珊口打造成为AI+机器人行业的领跑者。2006年,头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崔彧玮和其他3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们一起走进这所号称“神童聚集地”的中科大少年班。从研究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计算机神经学、仿生人工智能的科研工作者到如今的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纵观崔彧玮的经历,他的确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仿生智能,重新认识“人工智能”

“珊口的优势在于,既有设备端嵌入式AI的部署能力,也有云端的大数据库处理能力,基于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我们的设备在前端进行很多预处理,减少云端数据处理的负荷,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以上所提到的便是珊口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端AI实时识别。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谁的数据更多,谁的运算更快,谁就会占据优势,以GPU为主导的AI芯片应运而生。

在数据处理上,珊口科技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却不单纯依赖AI芯片,而是结合其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技术,采用了低算量高性能的拟人脑算法,不需要借助GPU、FPGA,使用的普通ARM处理器便能处理数据。这种处理方式在性能和成本上都兼具优势。目前在珊口科技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该技术已经投入量产使用。

崔彧玮向小编解释了拟人脑算法形成的原理:通过采集动物神经系统中不同视觉层次的电生理数据,来形成一个类似于人类视觉系统的算法模型。

跨学科研究,用已知去探索未知

《好奇心》一书中提到,好奇心是人类的第四驱动力,激发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拥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容易成功。崔彧玮就是属于这类充满好奇心的人,用他的话来说是“我喜欢不断挑战自己,总是喜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也许正是这种跨学科、跨学界的尝试,让他看问题有了更多不同的视角。

刚进入大学时,基于自身的兴趣,崔彧玮选择做物理研究,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在大二便加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后来的学习中,崔彧玮接触到超级计算机,他被计算机和物理结合的魅力深深吸引: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物理理论,能够完成“第一性原理”计算,这也是他第一次感知到计算机仿真处理之美。除了物理,“不安分”的崔彧玮也开始做一些计算机和化学的结合,做一些关于合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尝试。这些经历也为他日后研究计算机神经学、仿生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础。

在Numenta的工作经历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14年,博士在读的崔彧玮加入Numenta,并成为Numenta唯一的华人员工。“那里几乎是研发技术的‘世外桃源’,Numenta没有一款商用的产品,那里的人纯粹地做技术,纯粹地做研究;作为智能手机发明人, 《智能时代》作者,Jeff Hawkins也是一位勤奋的人,一起探讨技术,那段经历收获很多”谈起这段经历,崔彧玮仍有些热血沸腾。后来崔彧玮任J Neurosci, eLif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并在J Neurosci, Neural Computation等知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持有多项美国AI核心专利。2016年发表在《神经计算》杂志上,使用模拟大脑皮层的可自主连续学习的算法在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表现,该篇文章在《神经计算》杂志历史阅读榜排名前十名...

作为一家仅成立5年的企业,珊口智能已经获得复星和赫比国际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研发家用扫地机器人到赋能德国卡赫的传统洗地机,其竞争壁垒、研发实力、技术优势都不容小觑。珊口智能在中美两国拥有十余项核心发明专利,拥有已授权知识产权高达53件,在全球众多著名科技竞赛平台的物体识别与语音识别竞赛中数次获奖、被国内雷锋网评为“最佳机器人视觉导航方案奖”。未来,珊口智能将深入商用场景,科技赋能,将高端的视觉AI技术落地到更广泛、更实用的应用场景之中。(图片及供稿:珊口智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