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全世界都開始注重日常的清潔,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常備清潔器具已經成爲了大家的共識,並且隨着大家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於清潔行業特別是清潔設備的要求也是與日俱增,包括深度清潔等以往被人漠視的領域如今正逐漸被消費者所重視,而這就給了專注於清潔領域的企業們更多的發展空間。

珊口智能聯合全球清潔行業領軍者德國卡赫,共同推出全球首款使用3D視覺AI導航技術的智能清潔機器人——卡赫BD 50/40 RS Robot Bp。在如今商用清潔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應用場景日益多樣化、與人類的互動將更爲頻繁的今天,這款AI清潔機器人不僅是珊口智能在技術應用場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清潔機器人行業的一次科技盛宴。

這款機器人擁有1500W的功率,清潔寬度達到了510mm,刷頭轉速也達到了180rpm。而作爲AI機器人的核心,卡赫BD 50/40 RS由珊口智能提供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視覺導航技術,基於VSLAM視覺導航,擁有包括攝像頭、ToF、激光雷達、超聲波測量儀、IMU等多種傳感器,實現了釐米級的構圖定位精度,能夠帶來優質的路徑規劃以及實時環境監測。

珊口智能創立於2016年2月,是一家中國自主並具有全球領先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專注於基於類腦計算原理的視覺AI技術的創新技術和產業化,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和整體方案。在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珊口智能組建了經驗豐富的算法團隊和產業化團隊。在中國,珊口智能分別在上海、深圳與蘇州成立分子公司。

早在技術落地之初,珊口智能的聯合創始人,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並獲得美國馬里蘭大學計算神經學博士學位的崔彧瑋博士就意識到,AI人工智能的發展依賴於數據和產品應用場景,只有通過產品獲得大量數據,才能讓數據更好地服務於產品,除了聯合創始人身份之外,他還是團隊的“技術擔當”。他主導團隊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V-SLAM視覺導航技術和全國首個驍龍845AI機器人控制平臺,用智能化的科技手段轉變傳統行業的工作形態;並2018年,帶領團隊領銜發表行業團隊技術規範:《室內機器人視覺同步定位及地圖構建的技術規範》(vSLAM)。

選擇一個合適的產品落地是珊口智能快速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點。據統計,2019年中國商用清潔機器人需求市場規模在3.8億元左右,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商業清潔機器人需求更加旺盛,在有剛需的前提下,清潔機器人的技術又能夠在短時間內支撐產品量化,能夠順應並服務於當下環境,創造和更新人們的生活。因此,珊口智能最終選擇清潔機器人作爲進入領域的賽道。

AI清潔機器人相較於傳統洗地機的最大優勢就是,它擁有以視覺導航定位爲特色的無人駕駛技術,搭載全球首個驍龍845 AI機器人控制平臺,不僅能夠在複雜環境中的安全、高效地運行,還能讓機器人學習人類的大腦精準感知環境、主動分析並快速決策,全方位實現智慧清潔,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時保障了清潔作業的質量品質,帶給客戶真正地高效機器人清潔體驗。

此外,清潔機器人還搭載了智能控制集成大腦,多攝像頭組合(三維深度攝像頭,雷達傳感器等等)賦予機器人真正的全視角“眼睛”,能使機器人在運動過程中自主在陌生環境中構建環境模型和地標,打造室內外GPS系統,並通過多傳感器和探頭實時打造高精度,可持久使用的室內地圖,深度神經網絡對地圖進行分解,清潔效果出衆,安全性能高,可自主在陌生環境中實現識別,防錯和工作,是業內真正意義上一款尖端智能清潔機器人。

崔彧瑋於2016年底加入珊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除了聯合創始人身份之外,他還是團隊的“技術擔當”。如珊口的願景一樣,致力於把珊口打造成爲AI+機器人行業的領跑者。2006年,頭頂着天之驕子的光環,崔彧瑋和其他3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少年們一起走進這所號稱“神童聚集地”的中科大少年班。從研究凝聚態物理、量子信息、計算機神經學、仿生人工智能的科研工作者到如今的創業公司聯合創始人,縱觀崔彧瑋的經歷,他的確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仿生智能,重新認識“人工智能”

“珊口的優勢在於,既有設備端嵌入式AI的部署能力,也有云端的大數據庫處理能力,基於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我們的設備在前端進行很多預處理,減少雲端數據處理的負荷,成本優勢更加明顯。”

以上所提到的便是珊口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端AI實時識別。算法、算力、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誰的數據更多,誰的運算更快,誰就會佔據優勢,以GPU爲主導的AI芯片應運而生。

在數據處理上,珊口科技對數據的處理方式卻不單純依賴AI芯片,而是結合其自主研發的圖像識別技術,採用了低算量高性能的擬人腦算法,不需要藉助GPU、FPGA,使用的普通ARM處理器便能處理數據。這種處理方式在性能和成本上都兼具優勢。目前在珊口科技的技術解決方案中,該技術已經投入量產使用。

崔彧瑋向小編解釋了擬人腦算法形成的原理:通過採集動物神經系統中不同視覺層次的電生理數據,來形成一個類似於人類視覺系統的算法模型。

跨學科研究,用已知去探索未知

《好奇心》一書中提到,好奇心是人類的第四驅動力,激發人類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擁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聰明、更富有創造性,也更容易成功。崔彧瑋就是屬於這類充滿好奇心的人,用他的話來說是“我喜歡不斷挑戰自己,總是喜歡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也許正是這種跨學科、跨學界的嘗試,讓他看問題有了更多不同的視角。

剛進入大學時,基於自身的興趣,崔彧瑋選擇做物理研究,由於其出色的表現在大二便加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後來的學習中,崔彧瑋接觸到超級計算機,他被計算機和物理結合的魅力深深吸引:通過計算機技術,結合物理理論,能夠完成“第一性原理”計算,這也是他第一次感知到計算機仿真處理之美。除了物理,“不安分”的崔彧瑋也開始做一些計算機和化學的結合,做一些關於合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嘗試。這些經歷也爲他日後研究計算機神經學、仿生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礎。

在Numenta的工作經歷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2014年,博士在讀的崔彧瑋加入Numenta,併成爲Numenta唯一的華人員工。“那裏幾乎是研發技術的‘世外桃源’,Numenta沒有一款商用的產品,那裏的人純粹地做技術,純粹地做研究;作爲智能手機發明人, 《智能時代》作者,Jeff Hawkins也是一位勤奮的人,一起探討技術,那段經歷收穫很多”談起這段經歷,崔彧瑋仍有些熱血沸騰。後來崔彧瑋任J Neurosci, eLif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多個國際期刊審稿人,並在J Neurosci, Neural Computation等知名國際期刊上發表十餘篇學術論文,持有多項美國AI核心專利。2016年發表在《神經計算》雜誌上,使用模擬大腦皮層的可自主連續學習的算法在時間序列預測問題上取得突破性表現,該篇文章在《神經計算》雜誌歷史閱讀榜排名前十名...

作爲一家僅成立5年的企業,珊口智能已經獲得復星和赫比國際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融資,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從研發家用掃地機器人到賦能德國卡赫的傳統洗地機,其競爭壁壘、研發實力、技術優勢都不容小覷。珊口智能在中美兩國擁有十餘項核心發明專利,擁有已授權知識產權高達53件,在全球衆多著名科技競賽平臺的物體識別與語音識別競賽中數次獲獎、被國內雷鋒網評爲“最佳機器人視覺導航方案獎”。未來,珊口智能將深入商用場景,科技賦能,將高端的視覺AI技術落地到更廣泛、更實用的應用場景之中。(圖片及供稿:珊口智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