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2月27日電 (記者 楊伏山)千年民俗“油炬走境”鬧元宵活動,26日晚在廈門海滄社區蓮塘別墅廣場火熱上演。這項被列入廈門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民俗活動,展現了當地民衆手擎火把,繞境而行,蜿蜒如龍的壯觀場面。

“油炬走境”鬧元宵活動現場。唐光峯 攝

這是該項民俗活動入選市級非遺項目後的首次亮相。

元宵節是中國百姓十分重視的傳統佳節之一。在廈門海滄,元宵時節,當地民衆除了喫湯圓,還有一項有趣的民俗活動流傳至今,那就是被譽爲廈門“火把節”的“油炬走境”,成爲海滄社區、古樓農場、青礁村、囷瑤村等村莊民衆慶祝元宵佳節的一種獨特方式和極具觀賞價值的民俗活動。

“油炬走境”鬧元宵活動現場。唐光峯 攝

“油炬走境”相傳源自漢代,當時就有民衆舉着油炬,在鄉間田野驅趕蟲獸,祈禱獲得收成,沿襲至今。2019年底,這項民俗活動被列入廈門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油炬走境”鬧元宵活動現場。唐光峯 攝

當晚,海滄社區民衆手持燃燒的“油炬”,與舞龍、舞獅、鑼鼓樂隊等陣頭組成走境隊伍,從宮廟出發,沿着村莊一路蜿蜒遊動,隊伍前後約有數百米,像一條火龍浩浩蕩蕩前行,寓意掃除邪惡污穢,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記者在現場看到,民衆所持用於走境的“油炬”,是一根長約兩三米的竹竿,在上端十字破開,綁上草紙,再將花生油澆在紙上點燃,男男女女,手持點燃的竹竿,在村莊、社區境內沿途行走,寓意國泰民安,百姓生活紅紅火火。

在“油炬走境”現場,一羣小朋友提着大小不一的紅燈籠,也引起記者的關注。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油炬走境民俗活動,也在一代一代傳承中變革創新,如今有些“油炬”已被沒有明火的紅燈籠取代,這種變化,既比較安全,還能循環使用,因而也更加環保。

今年已屆83歲高齡的張姓社區居民對記者說,從小就看“油炬走境”,都已經幾十年了;希望這項千年民俗活動,能夠代代傳承下去。(完)

【編輯:郭夢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