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何震通訊員張彬楠李海平)近日,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爲外地11歲耳聾患兒小坤(化名)成功實施了人工耳蝸二次更換植入手術,1個月後通過開機調試,他將“重歸”有聲世界。

爲患兒實施二次耳蝸植入手術。張彬楠攝

1月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接到一通緊急求助電話:小坤人工耳蝸植入術後8年,出現植入體移位脫出。

臨牀上,由於術後感染中耳乳突炎、植入體故障、植入位置遭到外傷等原因,不得不進行二次植入的,並不鮮見。然而,小坤的人工耳蝸來之不易。他來自一個貧困家庭,因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出生後就無法聽到任何聲音。

直到2013年,他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來到醫院耳鼻咽喉科求醫。

“植入人工耳蝸是目前解決重度以及極重度耳聾的唯一有效方式。”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周永青評估聽力後,建議爲其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聽說可以治好小坤的耳聾,全家欣喜不已,他們說:“我們拼盡全力,就是希望孩子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但更現實的難關,又擺在了面前——對偏貧困的家庭來說,高昂的人工耳蝸費用實在難以承擔。

作爲國內首批、河北省最早開展人工耳蝸植入的定點醫院,爲早日讓孩子聽到世界的聲音,醫院及時聯繫省殘聯,患兒家長成功申報耳蝸植入“七彩夢”項目,免費爲小坤植入了人工耳蝸。

術後精心護理患兒。張彬楠攝

術後,小坤很快恢復了聽覺,經過後期的語言康復,就讀於正常小學。8年後,由於不小心撞到頭,患兒出現植入體脫出,周圍皮膚潰爛,看起來着實讓人心疼。

科室主任李曉明指示: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要一如既往地爲患兒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耳科組團隊詳細瞭解患兒情況,開闢檢查、手術、護理等綠色通道,在落實好院感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對患兒及家屬進行防疫宣教。

患兒出現植入體移位脫出。張彬楠攝

由於患兒距離首次耳蝸植入手術已經過了8年,原來的術腔會出現骨化、纖維組織粘連,造成術中出血、解剖結構無法辨認等困難,手術難度非常大。

“雖然手術難度很大,但孩子擁有傾聽世界美好聲音的權利。”爲此,耳科組團隊進行了縝密安排和詳細部署,對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了充分準備。

完善各項手術指徵後,在麻醉科的完美配合下,耳科組團隊於全麻下,取出感染側耳蝸植入體,將一枚全新人工耳蝸設備,植入另一側耳蝸裏。

手術歷時8小時得以完成,現場測試顯示:電子耳蝸性能良好。手術恢復後,將在1月左右時間開機,屆時患兒又能重返有聲世界。

電子耳蝸性能良好。張彬楠攝

專家提醒

植入人工耳蝸的患兒摔跤或磕碰到植入側,輕則會引起局部紅腫疼痛、皮瓣感染,導致體外機無法吸附於頭皮之上,影響康復進程;重則會導致接收刺激器移位或碎裂,電極移位脫出,植入體外露,最後不得不再次植入的嚴重後果。該例患者就是因爲外傷,導致植入體外露,引發嚴重後果。

爲了降低這些風險,家長在平時對患兒的看護和照顧應該加倍用心、仔細,特別是患兒越小,他的頭皮就越薄,覆蓋在植入體表面的皮瓣對創傷就越敏感,癒合能力差,需要特別留意保護,儘量減少患兒受傷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