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26日电(钱晨菲 李林峰 陈张燕)近日,一场朴素而庄重的遗体捐献仪式在刘信家中举行。杭州市西湖区参与捐赠的工作人员向遗体默哀、鞠躬,向捐献者致以崇高的敬意。83岁的孙菊玲含泪签字交接,了却了老伴生前的夙愿。

91岁高龄的老党员刘信家住杭州市西湖区,22日6时许,其在妻子和子女们的陪伴中安详离世。

刘信与孙菊玲结婚62年,一直恩爱如初。“我丈夫从军后在大西北待了40多年,我作为随军家属,一直一心一意支持着他的事业。”孙菊玲说,这一次她决定再次跟随——日前,她来到西湖区转塘街道,签下了遗体捐赠的申请登记表。

遗体捐赠是临终夙愿

在孙菊玲眼里,刘信是军人,更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夫妻俩老家在浙江东阳。1949年,南下部队驻扎在刘信所在的金华师范学院,19岁的刘信萌生了从军报国的想法。随后,他便报名参军,参加过云南、贵州解放战争,后又跟着部队北上去了新疆,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基地——马兰基地一直干到退休。自1956年入党至今,刘信已经有65年的党龄。

“我的丈夫说,‘我是老党员,捐赠遗体是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孙玲菊回忆,2016年,她在听到丈夫关于捐赠遗体的想法后,立马表示支持,并且当即表态要和刘信一起捐赠。

“胸有大义。”孙玲菊提到丈夫时满是钦佩和崇拜。1959年,俩人婚后不久,邻居家着火,刘信第一个冲进火海去灭火,这让孙玲菊真正见识到了军人风骨,也更坚定自己找对了人。

“他做的饺子味道最好”

从2月5日,刘信突感身体不适被送医院,到2月22日离世,孙玲菊从未觉得日子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

在刘信最后的日子里,家人陪伴在身边。“白天我跟我哥哥、姐姐陪,晚上我妈妈一定要自己陪着。怕我们打盹照顾不到父亲的需求。”女儿刘惠兰说。

或许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刻的陪伴和守护,才能让两颗相知相惜的心得到慰藉。

“我老伴做的饺子、馄饨,还有他做自己钓上来的鱼,味道最好了。”孙玲菊回忆,“我有一次腿受伤了,他挑水做饭照顾我。以前农村人很大男子主义,大家都笑话他,他笑笑不介意,还是接着伺候我。”

在刘惠兰眼里,父母一直是相敬如宾,“虽然我父亲是个干部,但他一直都非常尊重我母亲,甚至可以说宠我母亲。”

2016年,夫妻俩来杭州旅游,孙玲菊见到西湖风光,就和丈夫商量要到杭州居住,就这样夫妻俩从宁波迁居到了杭州。

“杭州是个文明的城市。”孙玲菊说,“我和老伴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刘信和孙玲菊二老早在2020年初就向我们表达了捐赠意向,因为疫情原因搁置了。对刘信老人的去世我们深感痛心,同时也向捐献者高尚的行为致以崇高的敬意。”转塘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完)

【编辑:田博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