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开始,中国足协强行推动中超、中甲、中乙球队队名中性化的改革。队名中性化,成为中超球队获得参赛资格的准入条件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足协的这项决定,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倒是导致部分投资人果断告别足球。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超队名中性化的一刀切改革,给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寒冬,浇了一桶冰水。

自从陈戌源成为中国足协掌门人后,他就做出了一系列备受争议的举动。归化政策、限薪政策都是代表。相比之下,队名中性化的一刀切改革的效果,则令人啼笑皆非。

看看中超队名中性化后的效果。河南建业更名为"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一家足球俱乐部硬是改出了神似武林大会的队名。富力更名为广州城足球俱乐部,恒大更名为广州足球俱乐部,苏宁更名为江苏足球俱乐部……大量的中超球队,改出了类似全运会队名的效果。这样的中性化队名,何谈足球文化?

诚然,近年来,部分中超球队出现了财政危机。受疫情的影响,2020赛季,大量中超球队出现了欠薪的状况。在投资方本就苦苦支撑之际,中国足协一刀切的队名中性化改革,彻底寒了很多投资方的心。在队名中性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今,以泰达、苏宁为代表的投资方,都失去了继续投资的兴趣。倘若没有奇迹出现,他们都很可能放弃投资。不夸张地说,中超队名中性化的一刀切改革,逼走了部分投资方。如此状况,想必中国足协的管理层也始料未及。

在中超队名中性化的改革下,上海上港巧妙利用规则,更名为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精准利用规则,巧妙地打擦边球,钻政策的漏洞,上港的新队名获得了中国足协的批准。接下来,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的简称,依然是上港。这一状况,引发了足球圈大量不满的声音,连部分上港球迷都谴责上港的新队名。由于陈戌源曾是上港掌门,这也让上港的新队名受争议程度大幅放大。而这种一碗水端不平的状况,也让不少球队难以接受。据传春节前夕国安重新提交了更名为"国泰民安"的申请,恒大重新提交了更名为"恒久远大"的申请。

中性名改革的初衷,是降低商业赞助对足球投资的捆绑性,从尽可能长远的角度保障商业投资足球的可持续性和增值空间,这当然是有必要的,这是在向成熟的联赛学习。然而,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是真正的职业联赛吗?中国足协考虑队名中性化一刀切的后果了吗?中国足协向成熟联赛抄作业的水平,有些过于拙劣。眼看着大量投资人失去投资的兴趣,中国足协正在为自己强硬的一刀切政策,付出惨痛的代价。在眼下这个大背景下,中国足协凭什么考虑联赛扩军?纯靠理想吗?

2020年,"唤燃亿心"的标语遍布各个中超赛场,这一振奋人心的标语,是中国足协渴望重振中国足球决心的体现。然而在中超队名中性化一刀切的政策下,"唤燃亿心"的效果,却变成了一地鸡毛。中国足协,清醒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