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在牛年迎来开门红。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观影人次达1.6亿,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同时,这也是继2019年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

由于疫情影响和政府对“就地过年”的提倡,春节期间因旅游造成的人口流动减少,观影成为假期线下娱乐消费的主要选择。电影市场火热,投资者对影视板块的关注也在加强。港股牛年首个交易日,猫眼娱乐、阿里影业股价率先大涨,再次押中黑马《你好,李焕英》的北京文化股价在年后两个交易日内大涨18.13%,2月18日更是直接封涨停。

春节档票房超75亿元,头部效应明显

2021春节档场次、人次、票价多项数据全面新高。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牛年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继2019年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增长32.47%,同时创造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

牛年春节档期间排片种类丰富,既有有合家欢题材《你好,李焕英》、高人气续作《唐人街探案3》,也有玄幻题材的《刺杀小说家》等影片上映,上述三部电影约占总排片的90%,头部效应明显。

从猫眼专业版数据票房来看,高人气商业片续作《唐人街探案3》领跑春节档,并获得总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最为春节档“黑马”凭借高口碑逆袭,同时斩获最高评分和最高上座率。由《绣春刀》系列导演路阳执导,宁浩监制的奇幻动作冒险电影《刺杀小说家》目前累计票房超过6.5亿元。

在春节档影片中,多家上市公司现身其中,既有北京文化、万达电影等影视公司,也有如阿里影业、哔哩哔哩、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你好,李焕英》因高口碑成功逆袭春节档,出品方正是北京文化。在此之前,北京文化还成功押中《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家乡》等爆款电影。

虽然在投资影片方面眼光独到,但是北京文化的股价并没有“同步”。受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影视股遭遇重挫,北京文化在去年股价也是足足跌去36.81%。在今年1月30日,北京文化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北京文化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4亿元–7.4亿元。上年同期,北京文化归属净利润巨亏23.06亿元。由于两年连亏,北京文化已经游走在退市边缘。

影视股的亏损并非新鲜事,近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但普遍以亏损为主。其中就有华谊兄弟连亏三年、万达电影预亏61.5-69.5亿元、文投控股预亏30亿元到35亿元。

看好业绩复苏,影视行业春天来了?

随着疫情的好转、观影渠道愈发丰富、收费模式日趋成熟以及影视产出越来越精品化的大背景下,机构看好影视板块迎来业绩复苏的机会。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春节爆款并非常态,影视股的投资偏向于主题炒作,在具体操作上仍需谨慎。

榕树投资研究总监李仕鲜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电影行业经历2020年的疫情后,从本质上经历了一轮去产能的过程,随着疫情的消退电影行业有望迎来一轮复苏期。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电影行业由制片方、发行方、院线与影院和服务方构成。从商业模式角度考虑,制片方由于受作品票房影响,业绩波动性较大;而院线与影院目前仍然供给过剩,单银幕利润不高。票务服务方的商业模式较好,毛利率较高,现金流好,市场竞争格局清晰,因此建议重点考虑票务服务方的投资机会。

广州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也表示,受国家鼓励就地过年政策的影响,人们拥进影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几乎场场爆满,带火了影院经济创造了多项记录。我们认为这种火爆的景象是不可持续的,一是疫情终将过去就地过年政策不具备持续性,二是海外疫情影响进口电影处于停滞状态观众选择性较少,两项因素叠加造成了当前票房的管涌现象。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影视行业受政策和外围环境的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负债率相对较高等特点,并不是一个太好的商业模式

具体到影视股投资方面,浦来德资产研究员杜凌云介绍,影视板块经过几年的出清,票房数据确实显示行业的边际改善,但需求考虑可持续性,毕竟春节的观影需求相对刚性,这不是常态。另外,在供给端,爆款效应确实能提升相关公司的业绩,但爆款的可持续性也需要考虑,相对需求端的相对稳定,后续行业表现依赖于优质内容的供给

成恩资本董事长王璇指出,2020年是影视板块的至暗时刻,春节档的火爆预示着行业进入大复苏,随着票房创纪录电影市场的天花板也会上移。行业格局方面,头部院线的市占率也有提升,出品方也有万达电影、阿里影业、横店影视等身影,可见渠道方在内容出品方面实力也有所增强。影视板块需求和竞争格局向好,但是市场对于影视板块的投资偏向于主题炒作,持续不强,对于行业龙头中已经全产业链布局成功的公司才具备中长期持有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