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新浪體育 #足球深度策劃

轟轟烈烈的中超改名(正名)運動即將落下帷幕。

儘管外界的批評聲音不絕,但是在中性化的大義名分下,俱樂部和球迷都不情不願地接受了"管理部門"的要求和現實。

當去掉了那些已經耳熟能詳、融入過諸多感情和梗材的附屬贊助商隊名之後。

割裂了歷史的中超積分榜上,今年只剩下了缺乏性格的"趙明、王剛、李紅、陳芳"。

  01 先入爲主的中性名

簡素化,單一城市名成爲了中超改名的主體,令人想起當年在初中老師要求"學生要像個學生樣"的髮型整頓。

不時會有一兩個鋥光瓦亮的禿子,帶着桀驁不馴的眼神和反抗,第二天坐在教室裏,讓教導主任看到了了矯枉過正的怒氣。

河北華夏微博認證已經改爲河北足球俱樂部河北華夏微博認證已經改爲河北足球俱樂部 

爲啥註冊廣州隊就比廣州華南虎或者廣州五羊隊好呢?

爲啥深圳隊就不能叫深圳大鵬隊呢?

爲啥江蘇蘇寧、河北華夏幸福、青島黃海、武漢卓爾、乃至可能的北京國安,都去掉了自己的小名,一律叫了城市大號?

其實想想很簡單,除了賭氣剃光瓢這種心態外,站住大義名分最重要。

我先站住北京、武漢的城市或者省名,以後這嘎達萬一再來個要和我爭德比的傢伙,你來了就只剩二級"域名",一律只能叫北京XX隊或者武漢XX隊。

代表性上,我先讓你矮一頭。

名字很重要啊,要不當初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網易微博,四大門戶打微博戰爭的時候,新浪幹嘛要花幾百萬去買那個weibo的域名呢?

微博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其他人都要蹭我的"二級"。

開個玩笑,雖然最終新浪贏得微博戰爭的原因,並不只是買了個域名這個簡單。但是,作爲講究大義名分的中國人來說,這一手不能不防在前頭。

    02 職業體育不是公益

職業體育的基礎是經濟,而不是公益。因爲投資職業體育的是公司法人,需要養活自己。

這一點和我們以前的體制內計劃經濟時代體育不同,那時候的體育是全民所有制的、國家投資稅金的公共產品。

公益只是體育附帶的屬性,而不是職業體育的核心內容。

職業體育的管理者,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讓比賽順利地進行,給出合理的政策增加投資者的收入,夯實職業體育的基礎;而不是以大義名分去閹割投資者本就菲薄的錢包。

泰達解散已是定局泰達解散已是定局  

保級成功的天津隊要涼涼了、冠軍蘇寧在叫賣回籠資金了。

據說此前不穩的重慶,由政府出面幫助招商引資,給願意投錢的公司開紅利,好不容易定了軍心;但是另一家北方球隊正在私下掂量,自己的紅旗還能打多久。

儘管有疫情下世界體育整體經濟洗牌的疲憊、以及前幾天足球泡沫過渡超前消費所帶來的疲軟。

但是不得不說地是,中國足球光腚進了浴盆,就因爲上面浮着的泡沫,便放掉了浴缸裏本不多的那點水。

然後就縮着缸裏幹搓,還嚎自己泡得很舒服。

這樣子,看着就像個奇觀。

  03 成熟的體育市場

中國講究有錢的幫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場。

但是大多數中國人只願意幫個人場,不願意幫個錢場。

火爆的城市馬拉松比賽火爆的城市馬拉松比賽  

這是中國體育市場當下的弊病,人們只願意在自己的體驗體育上花錢,比如報名參加個馬拉松;而不太願意在體育粉絲經濟上花錢,比如去看一場比賽。。

如果把頂級體育明星和頂級娛樂明星安排在一起帶貨、賣體育用品進行比拼。除了劉翔等少數人之外,那些辛苦訓練的金牌選手,會在市場上被打得慘敗。

中超是中國當下少有的、有能力聚攬願意自己花錢看比賽球迷的賽事IP,但是球迷的消費收入,卻並不能養活一支俱樂部的支出。

天津球迷的呼籲有用麼?

不能給體育市場本身轉化實實在在經濟收入的所謂體育迷,只是幫人場的看客。

看看恒大坐滿賽場的觀衆和身上的正版球衣,那確實是值得羨慕的。只是這球迷羣體的消費能力、烘托來的廣告商和周邊市場能平復掉溢價購買的那些球星麼?

到了沒巨大投入、沒橫掃亞洲打來的雞血後,看恒大長大的一代球迷還能爲這支球隊歡呼未贏夠多久?

不具有消費能力,不願意爲版權埋單付出的體育迷,沒法算作優質資源,只能算是潛在消費者--很"淺"很"潛"的那種。

  04 體育仍是小衆市場

那天看體育公衆號的排名,發現體育真的是很小衆的一撮。

公衆號上排名前10的裏面,7家是寫NBA的,1家瑜伽、1家健身、還有一家是搞職業搏擊。

沒有一家寫中超的公衆號能夠進前10。CBA的新聞只能蹭着NBA的邊角料活。

改革開放43年了,中國竟然沒有一個體育IP能夠吸引自己的老百姓,不能提供一個讓普通人心甘情願掏錢去看的體育產品。

就這樣被隔洋的NBA打得落花流水。

何其悲哉!

    (周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