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戰隊越來越喜歡M142火箭炮

瀕海團未來要列裝NSM導彈,併力爭用火箭炮發射

當前,美國對外征戰的“急先鋒”海軍陸戰隊正加緊測試新的部隊編制,以適應今後更爲遙遠分散的遠征作戰。美國海軍陸戰隊作戰實驗室主任本·沃森准將在2月3日的國防工業協會年度遠征戰爭會議上說,從現在起到2030年,要組建3個瀕海團(MLR),全都投入亞太地區,以“連續性軍事存在”遏制“該地區的崛起大國”。

形勢比人強

按照五角大樓的說法,1972年越南戰爭敗北後,美國海軍陸戰隊“海”味漸淡,“陸”味漸濃,編制、裝備、任務等方面跟陸軍區別很小,以至於十年前準備大裁陸戰隊。“邊緣化”刺激了美陸戰隊轉型,可冷戰後美國很難遇到像蘇聯這樣的勁敵,而21世紀漫長的反恐戰爭和局部衝突中,美陸戰隊總跟組織鬆散、武器低劣的游擊隊和極端組織過招,根本用不上兩棲戰技能。這種情況在特朗普執政時發生鉅變,2018年發佈的《國防戰略報告》裏明確美國軍事戰略重新轉回大國競爭,尤其將俄羅斯等亞太大國視爲主要戰略對手,準備高強度局部戰爭正是“大國競爭”的“應有之要”。

2020年3月,美陸戰隊司令大衛·伯傑簽發《部隊設計2030》報告,闡釋了2030年前的發展路線圖,陸戰隊結構“大變臉”,裁軍1.2萬人,現有7個坦克連和3個執法營都被砍掉,步兵團從8個減到7個,步兵營從24個減到21個,預備役步兵營從8個減到6個,155毫米榴炮連從21個減到5個,4個兩棲裝甲連減到2個,但輕型裝甲偵察連從9個增至12個,M142火箭炮連從14個增至21個。陸戰隊的航空力量方面,縮減18個戰鬥機中隊的數量(中隊戰機保有量減到10架),MV-22魚鷹旋翼機中隊從17個減到14個,CH-53運輸直升機中隊從8個減到5個,AH-1Z武裝直升機中隊從7個減到5個,但KC-130加油機中隊從3個增至4個,無人機中隊從3個增至6個。

不難看出,這份報告遵循了《國防戰略》的精神,通過裁減人員、老舊裝備讓陸戰隊瘦身,將省下來的錢去採購先進的輕型裝甲車、M142火箭炮、無人機和F-35B隱形機,同時用更靈活的編制單位讓陸戰隊便於快速反應和遠程投送。新出籠的瀕海團就是按《部隊設計2030》報告推出的新概念部隊,重新聚焦兩棲戰,特別是提高獨立遂行兩棲遠征作戰能力。

將來怎麼建

就在《部隊設計2030》報告公佈兩個月後,美陸戰隊就宣佈第一個瀕海團將部署夏威夷,打算用三年時間試驗瀕海團架構和部署方式,最後再正式明確瀕海團的編制。然而沃森主任最近的表態是,第一個瀕海團會在2023財度具備初始戰鬥力(IOC),意味着成軍速度要比原計劃提前。沃森還提到試驗性瀕海團的編制,包括夏威夷基地內的一個後勤單位、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連,以及西太平洋島嶼上的一個防空營,換句話說,該團將撒在浩瀚太平洋的多個地點。據悉,現駐夏威夷卡內奧赫灣的陸戰3師3團已獲得新番號“第3瀕海團”,外界分析,它就是美軍第一個瀕海團,另據美陸戰隊作戰發展司令部稱,第二和第三個瀕海團將設在關島和沖繩。

雖然瀕海團最終編制尚需時間試驗論證,但專家普遍看法是它只有現役步兵團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即1800到2000人。武備方面,瀕海團主要使用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LTV)、M142火箭炮、岸艦導彈及小型登陸艇。作戰上,瀕海團將側重構建遠征先遣基地,依託它來實施遠程反艦,爲陸戰隊戰機前進部署提供支援(加油、掛彈等),提供關鍵航道的偵察、監視和防空。實際上,瀕海團旨在壓縮規模,裝備一系列輕型高機動性裝備,重新獲得兩棲戰能力。戰術上,瀕海團將藉助陸戰隊航空兵及其他軍種支援發起突然、快速的兩棲攻擊,奪佔島礁後迅速設防,以岸艦導彈控制周邊海域,也就是說,重視岸艦導彈是該團最突出的特點。

據報道,美軍瀕海團屬意的岸艦導彈是以JLTV爲底盤的NSM導彈,它由挪威康夫斯堡公司研製,射程185公里,具備隱形能力,而且除了JLTV,瀕海團的M142火箭炮也能發射該導彈。不僅如此,2021財年,美陸戰隊還採購48枚“戰斧”岸艦導彈,都會給瀕海團,與NSM相比,反艦版“戰斧”射程超過500公里,可控制更廣闊的海域。

軍種利益上,打造瀕海團終於讓美陸戰隊擺脫了“第二陸軍”的認知尷尬,“海”味再次變濃,也會贏得“一個鍋裏喫飯”的美國海軍好感,今後分配預算,海軍部長可能會給陸戰隊多分點。(石宏)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