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倫貝爾2月27日電 題:中國最後一支使鹿部落:解鎖神祕活化石的“小康密碼”

中新網記者 張瑋

進入春天,內蒙古大興安嶺裏雖依是積雪皚皚,古革軍卻已開始帶着獵民下山,打掃整理景區。“馬上就會有遊客陸續來了,我們得做足準備。”27日,古革軍對記者說道。在他身旁,許久未下山的馴鹿低頭拱着雪,玩兒得不亦樂乎。

圖爲萌萌的馴鹿。張瑋 攝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最北部敖魯古雅河畔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是中國三少民族之一鄂溫克族居住的部落。

近年來,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依託獨特的使鹿文化,倍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獨特的“旅遊文化名片”也解鎖了這座神祕活化石的“小康密碼”。

公開資料顯示,17世紀中葉,使鹿鄂溫克人從俄羅斯境內勒拿河一帶遊獵遷徙到內蒙古大興安嶺密林中,靠狩獵和飼養馴鹿爲生,他們被稱爲“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也是中國境內迄今唯一保存“馴鹿文化”的民族。目前,部落裏的馴鹿只有1200餘頭。

“70後”的古革軍是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馴鹿習俗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告訴記者,鹿羣春天喫嫩枝、夏天喫蘑菇,冬天雪再厚也能找到苔蘚。所以,傳統的鄂溫克人隨馴鹿“逐石蕊而居”,一直過着森林遊獵生活。

1965年,使鹿鄂溫克人在敖魯古雅河畔定居下來;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搬遷新址,獵民們放下獵槍,開始探索通過旅遊業發展致富的新道路。

古革軍大學畢業後回鄉,在森林裏建起敖魯古雅原始部落景區,木棧道、撮羅子、山雞、松鼠還有成羣的馴鹿在林間憩息……一進入旅遊季,古革軍的旅遊點火爆異常。

據古革軍粗略估算,如今他家的年收入能達到25萬元(人民幣,下同)。

古革軍的成功也帶動了其他獵民,他們也紛紛在山下開了旅遊景點、旅遊商店。

古木森在大學畢業後就回到山林飼養起馴鹿,目前,他的鹿羣數量達30餘頭。隨着旅遊業的發展,他將養殖點打造成研學旅遊基地,旅遊旺季一天收入能超1000元。

“對於鄂溫克人來說,馴鹿是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更是一種信仰。”如今,34歲的古木森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將森林美景和使鹿文化傳遞出大山,獲贊百萬。

2009年,敖魯古雅馴鹿養殖者正式以“敖魯古雅部落”的名義加入國際馴鹿養殖者協會,中國成爲世界上僅有的9個養殖馴鹿國家中最後一個入會成員。2013年,中國首次作爲主辦方,在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成功舉辦“第五屆國際馴鹿養殖者代表大會”,同年,中國成爲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國。

如今,中國最後一支使鹿部落通過打造“敖魯古雅”“中國馴鹿之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等特色旅遊品牌,建成敖魯古雅獵民居、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博物館、馴鹿苑,順利實施“家庭遊”扶貧項目,爲62戶鄂溫克獵民提升家庭遊硬件設施,豐富旅遊紀念品種類。

2019年底,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旅遊接待中外遊客82706人,旅遊總收入382餘萬元。(完)

【編輯:郭夢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