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据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显示(简称《报告》),截止2019年底中国社会总资产已达1655.6万亿元,减除社会总负债980.1万亿元,社会净财富达到675.5万亿元,除去政府部门24%的财富总额162.8万元,居民部门财富占比76%总额高达512.6万亿元,这意味着14亿中国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

看到这个数据,相信绝大多数民众还是相当兴奋的:因为这个数据意味着国民财富在不断增长,国内民众充分分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红利,更表明中国民众生活幸福指数得以不断提高以及家庭抗风险能力的不断提高。

然而,面对这个数据同样需要大家保持理性、冷静与客观的态度,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乐观,毕竟这个数据包括了不少看不到不确定因素,并掩盖着不少的问题。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现实看,我们应从五方面来分析这个数据所具有的局限性:

其一,这只是一个被平均数据,它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中国14亿多人口,很多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百分之十五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财富,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只拥有中国百分之十五的财富。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衡量今天的中国社会总财富,则中国有相当高比例的人达不到这个人均财富数。由此,单纯看这个人均财富数据,就无法看到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巨大差距。尤其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如此以来,这个人均财富更没有普遍的说明意义。

其二,这只是一个宏观数据,它掩盖了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目前中国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拉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差较大,而生活在不同经济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相当悬殊的。尤其目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颁布在中西部地区,从中西部地区人均拥有的财富看,可能会远远低于发布的这个人均财富数额。由此,看待中国人均财富数应分地区来衡量,不能笼统地说一个平均数,这样会模糊中国不同经济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影响治理地区经济政策的有效出台并实施。

其三,这只是一个静态数据,它掩盖了通货膨胀与实际增长收入的差距。看中国居民人均财富还要从动态角度出发,单纯看一个静态数据会以偏概全,中国近十几年来货币发行速度较快,截止到2020年底M2达到近220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中国通货膨胀率实际数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这就是说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到实际社会购买力,中国人均财富数可能远远达不到这个数据。由此,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人均财富数而淡化对货币政策的严格掌握;应看到人均社会财富中的通货膨胀推动成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币值稳定,让居民社会财富增长率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率,使人均社会财富能真正增长。

其四,这只是一个表面的数据,它掩盖了表象之下的财富质量问题。我们看人均社会财富不能单纯看数据本身,而要看这个数据背后所代表的财富质量,尤其要看居民拥有社会财富背后的财富搭配比例。从中国当前人均财富看,相当多民众的财富配置极不合理,金融资产配置过低,房产资产配置过高,这使得整个财富配置的效率不高,变现能力差,应对家庭各类风险的金融能力不强。据《报告》数据,2019年末,我国居民部门非金融资产规模为249.9万亿元,其中主要构成部分为房地产。从居民部门资产构成来看,房地产占居民全部资产的比重由最高超过60%下降到2019年末的48.8%。所以,尽管目前居民全部资产配置中的房地产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相当极其不合理,需要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引导中国家庭将资产作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使财富能够真正具有保值增值能力。

其五,这只是一个纵向数据,它掩盖了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差距。目前我国人均社会财富达到36.6万元,只是一个与自己过去相比的纵向数据,这个家庭财富数据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只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社会财富增长实际相比,才能正确衡量中国人均财富的真正水平。据《报告》指出,以财富来衡量的中国综合国力处于世界第二位,且比GDP所显示的更接近美国的实力。但考虑到中国人口差不多是美国的4.3倍,从全社会角度,中国财富占美国的80%(扣除土地价值,占比为76%),但从人均角度看,中国财富占美国财富的比重还不到20%。这样看起来,中国人均社会财富因为人口数量庞大总体就显得不高了。需要加快经济改革力度,充分发展经济,并建立科学的人个收入分配机制与调节机制,使中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