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據中國社科院近日發佈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顯示(簡稱《報告》),截止2019年底中國社會總資產已達1655.6萬億元,減除社會總負債980.1萬億元,社會淨財富達到675.5萬億元,除去政府部門24%的財富總額162.8萬元,居民部門財富佔比76%總額高達512.6萬億元,這意味着14億中國居民人均財富約爲36.6萬元。

看到這個數據,相信絕大多數民衆還是相當興奮的:因爲這個數據意味着國民財富在不斷增長,國內民衆充分分享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紅利,更表明中國民衆生活幸福指數得以不斷提高以及家庭抗風險能力的不斷提高。

然而,面對這個數據同樣需要大家保持理性、冷靜與客觀的態度,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樂觀,畢竟這個數據包括了不少看不到不確定因素,並掩蓋着不少的問題。從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現實看,我們應從五方面來分析這個數據所具有的侷限性:

其一,這只是一個被平均數據,它掩蓋了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中國14億多人口,很多研究機構發佈的中國家庭財富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百分之十五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五的財富,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只擁有中國百分之十五的財富。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衡量今天的中國社會總財富,則中國有相當高比例的人達不到這個人均財富數。由此,單純看這個人均財富數據,就無法看到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巨大差距。尤其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如此以來,這個人均財富更沒有普遍的說明意義。

其二,這只是一個宏觀數據,它掩蓋了不同經濟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目前中國不同經濟地區之間的差距在拉大,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相差較大,而生活在不同經濟地區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是相當懸殊的。尤其目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頒佈在中西部地區,從中西部地區人均擁有的財富看,可能會遠遠低於發佈的這個人均財富數額。由此,看待中國人均財富數應分地區來衡量,不能籠統地說一個平均數,這樣會模糊中國不同經濟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影響治理地區經濟政策的有效出臺並實施。

其三,這只是一個靜態數據,它掩蓋了通貨膨脹與實際增長收入的差距。看中國居民人均財富還要從動態角度出發,單純看一個靜態數據會以偏概全,中國近十幾年來貨幣發行速度較快,截止到2020年底M2達到近220萬億元,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0%,中國通貨膨脹率實際數遠遠高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這就是說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到實際社會購買力,中國人均財富數可能遠遠達不到這個數據。由此,我們不能因爲這個人均財富數而淡化對貨幣政策的嚴格掌握;應看到人均社會財富中的通貨膨脹推動成分,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確保幣值穩定,讓居民社會財富增長率能夠跑贏通貨膨脹率,使人均社會財富能真正增長。

其四,這只是一個表面的數據,它掩蓋了表象之下的財富質量問題。我們看人均社會財富不能單純看數據本身,而要看這個數據背後所代表的財富質量,尤其要看居民擁有社會財富背後的財富搭配比例。從中國當前人均財富看,相當多民衆的財富配置極不合理,金融資產配置過低,房產資產配置過高,這使得整個財富配置的效率不高,變現能力差,應對家庭各類風險的金融能力不強。據《報告》數據,2019年末,我國居民部門非金融資產規模爲249.9萬億元,其中主要構成部分爲房地產。從居民部門資產構成來看,房地產佔居民全部資產的比重由最高超過60%下降到2019年末的48.8%。所以,儘管目前居民全部資產配置中的房地產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相當極其不合理,需要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引導中國家庭將資產作更爲科學合理的配置,使財富能夠真正具有保值增值能力。

其五,這只是一個縱向數據,它掩蓋了與經濟發達國家之間的橫向差距。目前我國人均社會財富達到36.6萬元,只是一個與自己過去相比的縱向數據,這個家庭財富數據有一定侷限性,因爲只有與經濟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社會財富增長實際相比,才能正確衡量中國人均財富的真正水平。據《報告》指出,以財富來衡量的中國綜合國力處於世界第二位,且比GDP所顯示的更接近美國的實力。但考慮到中國人口差不多是美國的4.3倍,從全社會角度,中國財富佔美國的80%(扣除土地價值,佔比爲76%),但從人均角度看,中國財富佔美國財富的比重還不到20%。這樣看起來,中國人均社會財富因爲人口數量龐大總體就顯得不高了。需要加快經濟改革力度,充分發展經濟,並建立科學的人個收入分配機制與調節機制,使中國居民收入不斷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