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纔是真正的春秋之楚莊王(4)

主筆:閒樂生

公元前613年某日,一顆彗星突然劃過長空,直衝北斗。

著名的“算命大師”周內史叔服仰望星空,腳踩大地,長嘆了一口氣說:“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

果然,沒幾年,內史叔服的“烏鴉嘴”就一一應驗了。

公元前611年,宋昭公外出打獵時遇刺,被他的嫡祖母與庶弟聯手殺害。

公元前609年,齊懿公酒後乘涼時,被他的心腹隨從割了腦袋。

聽到這些消息,晉國君主晉靈公心中有些打鼓了。

難道下一個就要輪到寡人了嗎?

誰敢殺寡人?誰敢殺寡人?

寡人偏不信。

說起晉靈公,這真是個紈絝子弟,因他即位時才七歲,所以朝廷一切大小事情都是趙盾說了算,小孩兒沒人敢管,又不用處理政事,結果逐漸養成了追求玩樂的壞習慣,現如今靈公已經二十歲了,還是很不懂事,整天跟着寵臣屠岸賈喫喝玩樂,還玩起了高檔藝術,搜刮大量民財對宮牆進行彩繪裝飾,並在宮中修了一座花園,遍種桃花,取名桃園,又在園中築起三層高臺,站在臺上,憑欄四望,整個晉都盡收眼底。

因此,晉靈公平日裏最喜歡來此尋歡作樂,玩到盡興,就用彈弓射臺下路過的大臣與百姓,爲的就是看他們哭爹叫娘狼狽不堪抱頭鼠竄的窘樣;這也就算了,有一次,晉靈公的廚師僅僅因爲沒有把熊掌煮得夠爛,就被他處死,砍成八塊,扔進垃圾桶裏,讓宮女拿出宮去丟掉!國君嘛,就應該爲所欲爲生殺予奪,否則怎麼體現它的價值?

可晉靈公萬萬沒想到,這事兒卻鬧大了,原來,宮女丟垃圾的時候,被路過的趙盾看到了裏面的斷手。趙盾大駭,立刻進宮勸諫,靈公雖然礙於趙盾的地位口頭上答應了改錯,行動上去依然我行我素。趙盾雖屢次找靈公談話,叫他學好,做個聽話的乖孩子,但只換來了靈公的逆反情緒。

原來,趙盾這人太兇了,當時就有人評價趙氏父子,說趙衰是冬日之日,猶如雪中送炭,和暖可親;趙盾卻是夏日之日,常常獨斷專行,酷烈可畏。趙盾之面目,由此可知。事實上,當初趙盾爲了扶立小晉靈公上位,還派人殺死了自己的競爭對手狐射姑(狐偃之子)和晉靈公的競爭對手公子樂(晉文公與懷嬴之子),總之,趙盾在晉靈公身上可是投資了鉅額的政治資本,他是絕不會讓自己血本無歸的。

所以靈公這個小頑童,對趙盾是又敬畏又討厭,再加上趙盾的政敵屠岸賈在旁邊一個勁地說趙盾壞話,終於,晉靈公下定決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發動政變除掉趙盾。其實就算沒有趙盾的嘰嘰歪歪和屠岸賈的讒言,晉靈公遲早也是要殺趙盾的,因爲趙盾所掌握的權力,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他的君權。

但晉靈公沒有兵權啊,怎麼辦呢,他就派了一位叫鉏麑(音chú ní)的武林高手去刺殺趙盾。於是某日半夜,鉏麑偷偷摸進趙宅,以爲神不知鬼不覺,不料這雞都沒醒,趙盾居然醒了,不但醒了,而且穿着整整齊齊的朝服,正準備上朝呢,因天色尚早,故坐而假寐,嘴巴還裏不停唸叨着國家大事,真是個工作狂。鉏麑見趙盾如此忠於國事,對他實在下不了手,只好默默退了出來,嘆氣道:“孤身一人時也如此勤勉恭敬,真是人民的好公僕啊!我要是殺了人民公僕,就是不忠;可我沒有完成國君的使命,就是不信;殺也不行,不殺也不行,我太糾結了,乾脆,我還是殺了我自己算了!”於是就找了棵大槐樹把自己撞死了。

從這段史書記載來看,趙盾實在是個大大的君子,不過我對這個君子卻是大大的存疑。鉏麑可是連夜麻利兒的就死了,那麼他這段內心獨白是如何爲人所知的呢?他真是自殺的嗎?也許是他業務不熟練,被趙家侍衛殺瞭然後再僞造的自殺現場呢?也許是他翻牆時不小心,撞到樹上摔死了呢?總之,這只是趙家一方面的說辭,吹捧趙盾的目的非常明顯,而它之所以能記載到史書之中,只是因爲當事人就這麼說,而且死無對證,史書也只好這麼記。

而另外一邊,晉靈公見趙盾居然沒有死,而且輕輕鬆鬆把自己的職業刺客給忽悠死了,這傢伙難不成是邪教教主麼?不管了,反正非要他死不可,於是晉靈公又教人給自己訓練了一隻兇狠的狼犬,名爲靈獒,身高一米餘,色如紅炭,每日食羊肉數斤,能解人意。只要靈公一聲令下,它就會撲上去,專咬人的頸部大動脈,不死不已。靈公每次出行,都帶着這條可怕的靈獒,見者無不悚然。訓練已成,靈公便設宴邀請趙盾,並特意準備好了甲士與靈獒,準備給趙盾一個驚喜。不料趙盾的首席保鏢(車右)提彌明感覺到了殺氣,忙快步登上殿堂,說:“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根據《禮記 玉藻》,君主宴請臣子分兩種禮節,一曰“正燕禮”,一曰“小燕禮”。正燕禮適用於大型宴會,君臣可盡興而飲;小燕禮適用於小型宴會,臣子飲酒不能超過三爵。

圖:漢代畫像磚 狗咬趙盾

趙盾見提彌明臉色,便知道不對,急忙告辭下殿,靈公見事情敗露,立呼惡狗撲出。此時此刻,趙盾還不忘出言諷刺晉靈公:“有人不知用,還非要用狗,真是幼稚。”果然,提彌明擋在趙盾身前,只一扭,靈獒便折頸而死。靈公大怒,命埋伏的甲士盡數衝出,追殺二人。

提彌明拔出佩劍,砍倒衝在最前面的一個倒黴鬼,擋在趙盾面前,大聲叫道:“主公,你快走,這裏交給我!”

趙盾慌忙往堂下疾走,提彌明則陷入重圍之中,他力戰數十名甲士,臉上卻毫無懼色。

雙拳難敵四手,在刺倒兩名敵人後,提彌明左手被一名甲士整個兒的砍了下來,後面的甲士趁機一擁而上,幾把長戈直入彌明胸膛。

趙盾聽到了提彌明的慘叫,慌忙回頭,提彌明強忍劇痛,大喊道:“不要管我,主公快走!”說着右手一揮,又殺死身旁一名敵人。

衆甲士大驚,手上更加用勁,一直將提彌明推到牆邊,亂劍齊下,這纔將他殺死。

甲士殺死提彌明後,又迅速地追了上來,趙盾顧不上悲慟,只得且戰且退,在這個危急時刻,其中一個甲士突然倒戈,粹不及防的從身後下手,一口氣殺死十數名甲士,然後一把背起受傷的趙盾,殺出重圍。趙盾雖逃出生天,卻難解心中疑惑:“怎麼回事兒,你到底是哪個方面的。”

那人回答:“翳桑之餓人也” 說完,微微一笑,飄然而去。

原來,五年前,趙盾在首陽山打獵,宿於翳桑,碰到一個叫靈輒的人倒伏於路,趙盾問他怎麼了,靈輒說:“我已經三天沒喫飯了”。趙盾給他食物,他卻只喫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想打包帶回去,趙盾問他原因,靈輒回答說:“我在外打工三年,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現在快到家了,請讓我帶這些食物留給她喫。”趙盾感嘆於靈輒的孝順,就讓他把剩下的食物都喫掉,另外再贈送他一筐飯和一些肉,讓他回去侍奉老母。後來靈輒回國後做了晉靈公的武士,念及趙盾昔日之恩,所以才倒戈相救。

圖:漢代畫像磚 趙盾救靈輒

當然,這些也只是趙盾一方面的說法,或許靈輒本來就是他安插在晉靈公身邊的人,目的就是在這關鍵時刻起大作用。否則,我們就難以解釋趙盾的行爲:既然已破獲了晉靈公的刺客,他爲何還會不加防備去赴這“鴻門宴”?而這國君的心腹甲士還就這麼巧,竟然正好受過他的恩惠?總之,我絕不相信在殘酷血腥的政治鬥爭中,一個人能夠死裏逃生靠的居然是他的仁義德行,而非深謀遠慮的佈局。

趙盾逃出生天後,不敢再呆在絳都,趕快收拾包袱跑人,好在晉靈公這人也是頑童一個,見趙盾跑了也不去管趙氏一家,而是像村童沒了老師一般,直接帶着美女到桃園繼續彈彈彈去了,結果被趙盾的堂弟趙穿派人衝進桃園,將他刺成了個刺蝟。

趙穿之所以能刺殺成功,是因爲他還娶了晉靈公的姐姐,兩家是親戚,所以未加防備吧,結果悲劇了。

然後第二天,失蹤許久的趙盾神奇出現在了桃園,他伏在靈公的屍體上,放聲痛哭,哀聲聞於園外。

這就有點假了,千方百計想除掉自己的政敵死了,倒像是死了兒子一般,趙盾是個好演員, 好演員才能當一個好政客。

晉國百姓聽到了如此哀切的哭聲,都說:“相國忠愛如此,晉侯自取其禍,非相國之過也!”

趙盾等的就是這些話,看到自己的表演已成功影響了輿論,他便收住眼淚回到了朝廷,扭扭捏捏半推半就地開始主持大局。

當然,趙盾這些伎倆可騙不過一些明眼人,晉太史董狐就不喫這一套,他在史簡上直書道:“秋七月乙丑,趙盾弒其君於桃園。”

趙盾聞聽此事,大驚失色,連忙解釋:“太史您誤會我了,事發之時,我可是身在離絳城二百多里地的河東啊。我有不在現場的證明,你怎麼能說是我弒的君呢,我冤枉啊我!”

董狐說:“錯,我沒有冤枉你。出事之時你就沒走多遠,怎麼能脫得了干係?而且你回來後也沒懲治弒君兇手啊!”

春秋時史官地位超然,即使執政者權力再大,也無法干預他們,就算你殺了他們,繼任的史官還是會照原先的寫,因爲當時中國雖然還沒有產生宗教,但已擁有了成熟的“天人合一”信仰體系,他們認爲史官所記錄的實際是天意,是天命的體現(注1),如果有半點不實,那就曲解了天意和天命,就是欺天。

所以,趙盾再牛,也沒法對董狐怎麼樣,他只好假惺惺地嘆道:“哎呀!《詩經》上說:‘因爲我的懷戀,給自己帶來了憂傷。’恐怕說的就是我了。我因爲留戀故土,沒有走出國境,結果被迫承擔了這個可惡的弒君罪名,我真是衰呀!”

無論趙盾如何爲自己開脫,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將他的虛僞照得一清二楚。我們看人,不要看他怎麼說,而要看他怎麼做。趙盾回來後,不但沒有懲罰弒君兇手趙穿,反而讓趙穿負責出差去洛陽迎立新君晉成公(注2),最後還封賞了趙穿邯鄲大邑。很顯然,趙盾覺得弒君這事兒趙穿辦的利索,值得獎賞。總之,趙穿只不過是一把刀罷了,而趙盾纔是真正的執刀人,卻偏偏還假裝自己跟這刀沒關係,實在可笑。

當然,政治本身就是一講究虛僞的行業,想要玩政治,就必須學會做秀,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說到底,晉靈公也確實是個渾蛋,死不足惜,大快人心;而趙盾雖然虛僞狡詐,但他生活簡樸,執政勤勉,爲晉國的霸業鞠躬盡瘁。所以孔子在分析這段歷史時,認爲價值觀與史實同等重要,他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惜也,越境乃免。”《春秋公羊傳》也說:“曰晉趙盾弒其君夷皋者,過在下也。曰於盾也,見忠臣之至。”

對於普羅大衆而言,只要戲演得好,傳達了正確的價值觀,並願意老實接受歷史的拷問,隱藏在幕後的真相究竟如何並不重要。特別是千百年後,精神流傳百世,細節則早已淹沒於故紙堆中。你非要去挖掘關羽、岳飛、文天祥、林則徐的細小黑料幹嘛?有意思麼?這是歷史學家的事,普通人沒必要關心。

這,纔是孔子的真正史觀。看到沒,這老頭子鬼得很,一點兒也不迂腐(注3)。

另外一邊,晉成公即位後,改弦更張,因他乃文公之子,又長年在周王室任職,政治經驗豐富 ,所以他明智的選擇了妥協,將女兒嫁給趙盾之子趙朔,君臣結成了親家。

當初驪姬之亂的時候,驪姬與獻公趕走所有公子,並與卿大夫們在神前詛咒,不允許收容羣公子,從此晉國再也沒有了公族;強如晉文公,他的衆多兒子也只能在外國做官,終身不得回國。而晉成公是被趙盾等卿大夫擁立的,根基更加不穩,所以也只好出讓更多的權力:重新設立公族,但公族的身份不給晉國公子,卻授給卿的嫡子,並且賜予他們田地。從此以後,晉國的權力正式落入了卿大夫們的手裏,晉國開始了200年各家卿大夫主政的歷史時期。

主流的史學觀點認爲,“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節點,甚至被認爲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但其實,從晉靈公死的那一天,晉國的結局便已經註定了。換句話說,趙盾的成功絕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成功,更是整個晉國卿族的勝利;而晉靈公的失敗也絕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晉國公室走向悲劇命運的起點。

注1:所謂天意,就是指導人間萬事萬物的準則,簡而言之,就是“中正”(“史”這個字,即以“中”爲主)。所以我們中國人,最重視史,尤其重視對“天文”、“災異”現象的觀測與記錄,並以此指導人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熱衷青史留名,追求永垂不朽萬古流芳,即便死,也一定要“留取丹心照汗青”。從某個方面來說,中國人的“聖經”,並不是四書五經,而是歷朝歷代的歷史。注2:即晉文公幼子黑臀,乃周王姬之子,當時正在周王室任職。注3:正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如果君不君,臣也就沒必要臣了。孔子在戰國時代的徒子徒孫們對這一點更是堅持。比如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而《左傳》揚臣抑君的傾向也相當明顯,甚至對專權的三桓與田氏都透露出褒獎的意味。當然,這也與當時“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等卿族上位的大形勢有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