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義美(前)生前在扶貧一線。通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胡鉑與鄉上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南策炳在丙底鄉獼猴桃基地。受訪者供圖

工作中的劉家學,他背後放着的是一本本的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他雖然離開了 脫貧的村子依然記得他

【人物名片】

伏義美 巴中市通江縣文勝鄉大井壩村原村主任。

□白川東 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

“2014年以前,待在村裏的人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掙錢的門路。”伏義美的“老搭檔”、大井壩村支部書記殷先亞介紹,直到村裏發展馬鈴薯產業,纔開啓了村裏的“脫貧之路”。而之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偏遠的地理位置,始終阻礙着村子的發展。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實施後,大井壩村的貧困戶從危舊房中搬出,住進了安全放心的新居。按照政策,貧困戶原有的危舊房屋必須拆舊復墾,“一共23戶,按理說應該他們自己拆除,但這些搬遷戶大部分是孤寡或老人,自己拆舊復墾難度較大。”爲此,大井壩村村委討論決定,每個村幹部聯繫幾個社,組織隊伍幫搬遷戶拆舊復墾,伏義美聯繫大井壩村3社。

2019年8月24日,伏義美一大早組織了幾人趕往貧困戶陳興家危房,“他經過我家,我們還打了個照面。”然而,殷先亞沒想到,這匆匆一面,竟是永別——伏義美上房排危,不幸被橫樑砸中。鄉親們找來車子,將其送往醫院,但送到半路,他就停止了呼吸。

據殷先亞介紹,在伏義美去世的第二個月,大井壩村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如今,村裏因地制宜發展起藍莓、水產養殖、生豬養殖、中藥材等產業。今年,村裏建起了上千畝的藍莓基地,“預計3年後掛果,現在不少村民在藍莓產業園幹活,每人每天能掙80塊錢。”殷先亞說。

除此之外,今年通過開展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原文勝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到沙溪鎮管轄,“附近的中坪村也因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併入了大井壩村。”村民人數從841人增至2100多人,“我們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個傳統古村落項目,希望藉着縣裏發展旅遊大環線的東風,讓我們也喫上‘旅遊飯’。”

最近,殷先亞和村幹部們、扶貧駐村工作隊每日入戶開展“兩不愁三保障”查缺補漏,只爲繼承伏義美遺志,守護脫貧成果。

從成都到雷波 退役運動員的脫貧攻堅

【人物名片】

胡鉑 退役田徑運動員,由四川省體育局掛職雷波縣曲依鄉黨委副書記、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

“什麼是深度貧困?也許你可以用一些指標或數據來界定,但當你真正進入深度貧困地區,你會發現貧困投射在喫、住等細節上。”胡鉑說。

在一次入戶調查中,他發現有些村民的新居缺少像樣的傢俱,大家還蹲在地上喫飯,於是積極爭取四川省體育局支持,爲馬鞍村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了沙發、茶几和衣櫃等價值3200元的傢俱。大家逐漸改變了蹲在地上喫飯的習慣。

胡鉑掛職的曲依鄉由於山高坡陡谷深加上陳舊落後的觀念,一直沒有像樣的產業。在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走訪,並結合雷波臍橙的品牌效應,胡鉑和鄉村幹部在曲依鄉嘎哈木洛村毛壩組800米海拔以下的地方,組織村民種植起雷波臍橙,並明確毛壩組組長簡常德爲致富帶頭人,爲簡常德爭取外出培訓,引進優質樹苗和有效農藥等,保證了臍橙的優質發育,並採用“以購代捐”、建立合作社等模式,帶動臍橙銷售。目前曲依鄉的雷波臍橙發展至340畝,毛壩組的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

作爲一名曾經的田徑運動員,胡鉑深知,體育關乎民生,關乎健康。而村民們對體育的熱愛也深深地感染着胡鉑。他萌發了爲曲依鄉修建一個籃球場的想法。在四川省體育局的支持下,涼山州首個村級塑膠燈光籃球場建成並投入使用,這也成了曲依鄉最熱鬧的地方。

此後,村民們都稱胡鉑爲年輕的書記、實在的書記。每當他入戶調研,村民總是把他拉到家裏,用彝族最熱情的方式招待他。胡鉑說:“雖然沒能在體育賽場上爲國爭光,卻有幸投身脫貧攻堅這一偉大的事業,也感到同樣光榮。”

從0到452 他展現了勞務協作的誠意

【人物名片】

南策炳 廣東省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8年7月掛任涼山州金陽縣委常委、金陽縣副縣長至今,2019年10月被評爲“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勞務協作,曾是佛山對口幫扶涼山金陽縣工作中的“硬骨頭”。南策炳到達金陽前一週,佛山10家企業,準備了700多個用工崗位,長途跋涉到金陽舉行勞務招聘會,結果輸出人數爲零!

後來南策炳瞭解到,當地大多老百姓由於語言不通、生活習慣等問題,並不願意外出務工,但當地的收入又十分有限。於是,他一方面走遍金陽34個鄉鎮開展40場宣講,更掰着手指頭給當地百姓算勞務賬,另一方面則與佛山溝通,讓企業提供技術難度不高的崗位,確保人崗匹配。

決定去務工的金陽人,從離開這片土地開始,就感受到了佛山的溫暖。金陽人前往佛山要輾轉多種交通工具,佛山就爲務工人員提供專屬大巴和交通補貼。第一個月務工還沒領到工資怎麼生活?佛山就先支1000元生活補貼。與涼山不同,佛山炎熱溼潤,那就爲務工人員派送毛巾、臉盆等全套生活必需品……

“勞務協作,既要輸得出,更要穩得住。”南策炳協調金陽各方,先後派出12名彝族幹部到佛山順德,提供政策兌現、崗位協調、溝通後方等服務,每多堅持一個月,就爲他們提供額外的就業補貼。2018年彝族年後,南策炳連續奮戰15天,一次性輸出了452人到佛山。到2020年,更有149人自發前往佛山務工,金陽人勞務協作工作觀念發生了鉅變。

3年來,南策炳完成291個扶貧項目,惠及6萬多名貧困羣衆,幫助涼山金陽縣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在南策炳看來,能完成這個數字沒有其他的祕訣,就是踏踏實實把問題解決徹底:“克服每個冒出來的困難,徹底做到位,不留遺憾。”

永不服輸的他 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人物名片】

劉家學 德陽廣漢市南豐鎮人,帶動7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獲四川省脫貧攻堅奮進獎、全國自強模範。

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隨着去年一批高位池建成,今年再也不用怕水災了。”1月25日,德陽廣漢市石壩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家學告訴記者。

2020年,對於從事養殖創業10多年的劉家學來說,影響比較大。“受疫情影響,銷售受到一定的波及,同時去年8月一場洪水淹沒了養殖場,帶來的損失也非常大。”劉家學說。

困難來了,怎麼辦?劉家學的回答是:永不服輸!

洪水過後,前來察看災情的地方領導給劉家學提建議:有沒有一種養殖方式,能夠不怕洪水的侵擾?這給了他啓發。

說幹就幹。去年8月底,他前往廣東等地考察當地的高位池養殖技術。同時多方籌措資金,修起來20多個高位池。

高位池養殖有什麼好處?劉家學告訴記者,高位池養殖,不再懼怕每年夏季洪水的困擾,而且產量高,“產量是傳統養殖池的兩到三倍,一畝傳統池子產量在四五千斤,高位池養殖至少在七八千斤。”

不僅如此,劉家學還試圖以此爲樣板,在當地做新型現代化高產水產養殖的試驗,帶動羣衆脫貧。

“永不服輸”這個詞,對於劉家學有特殊含義——多年來,這已經成爲他一個特別的符號。

2009年,因爲一場車禍,劉家學癱瘓在牀,還欠下幾十萬元外債。在當地黨委政府以及殘聯等部門的幫助下,他重燃生活信心,走上了創業之路。

剛開始,因爲技術不過硬,養殖失敗;創業以來,養殖場遭遇過多次洪水,每次都損失慘重……劉家學說,在困難面前,他反而“越挫越勇”。

如今,劉家學不僅搞起了養殖事業,還帶動7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流轉貧困戶土地的時候,他特意給貧困戶高出市場行情的價格,“別人都是八九百元一畝,我是按照1200元一畝的價格給的。”劉家學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