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正月十五元宵夜,以江蘇省級非遺項目馬莊燈俗展演爲主要內容的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第34屆元宵燈會在鑼鼓聲中拉開帷幕,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進行了直播,全國網友通過手機線上品嚐了一頓豐盛的非遺大餐。

作爲一年一度最有代表性的春節非遺盛宴,今年春節的馬莊燈俗展演內容更加豐富,不僅有國家級非遺徐州香包、省級非遺徐州泥塑以及鼓樓民間花燈的展示展銷,省級非遺蘇北大鼓、徐州鼓吹樂的表演,還有舞龍、旱船、猜燈謎等傳統民俗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年味濃濃。

今年春節假期,響應就地過節的號召,省文旅廳從全省各地推薦報送的20多項重點民俗活動和年俗非遺項目中,遴選出了10個項目參加國家文旅部組織的“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活動,馬莊燈俗就是其中之一。

據馬莊燈俗非遺保護單位負責人、馬莊村黨委書記毛飛介紹:“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村民會自發集聚在村前廣場舉辦燈會,開展燈展遊藝、非遺展銷等活動,吸引衆多周邊遊客前來觀賞。近幾年,響應‘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活動的號召,今年的馬莊燈俗內容更加豐富,不僅有徐州香包、糖畫、麪塑等諸多非遺產品的展銷展示,非遺傳承人也會親臨現場與遊客進行互動,宣傳非遺。根據省文旅廳的統一部署,今年的馬莊燈俗還安排了線上直播,留在異地過年的馬莊村民,通過手機屏幕也能感受到濃郁的家鄉年味。”

在馬莊燈俗的非遺展示區,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看到,廣場兩側的攤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面燈,不時有遊客前來購買。據攤主陳女士介紹,生肖牛造型的面燈銷售特別火爆,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據瞭解,每年正月十五,馬莊村民都會製作各式各樣的手工面燈,動物造型栩栩如生,花朵樣式精巧可愛。插上棉芯,點燃香油,然後放置於家中各方位,祈福辟邪。到了農曆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再把面燈掰碎,煮熟食用,寓意來年好兆頭。90歲的面燈藝人姜洪蘭老人透露,自己已經做了80餘年的面燈,“能把技藝傳給一輩又一輩的孩子,是自己最大的快樂”。傳承的同時還要創新,56歲的面燈傳承人趙紅玲,曾專門向陝西面點大師學習,她結合馬莊地方特色,捏製出的面燈作品深受村民和遊客喜愛。

如何把馬莊燈俗保護和傳承好,一直是中國文明村、中國民俗文化村——馬莊村的“重點課題”。爲此,該村成立了以展示和傳承王秀英香包技藝爲主的香包文化大院、香包傳習所、香包博物館等。據瞭解,國家級非遺徐州香包的製作,已成爲該村的支柱產業,不僅帶動了本村百姓創造經濟,還吸納了大量周邊村鎮人口前來就業。不僅如此,香包傳承人還研發出了“布老虎”“公子香帽”“中藥睡枕”等衍生香包產品,也成爲馬莊燈俗的一大亮點,現場供不應求。

據瞭解,馬莊燈俗也是江蘇省“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直播活動的最後一場活動,隨着當晚活動的落幕,也爲今年春節期間的江蘇“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活動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高峯 宗祺/文 周天琦/視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