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超球隊現在無人接手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有人說是"金元足球"禍害的,也有人說是因爲足協一意孤行地推行中性名影響的,總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金元足球"的危害,不切實際的"金元足球"確實讓本土球員、外援的身價虛高不下,使得中超球隊在他們的身上投入就得花去大部分的預算,日積月累苦不堪言;但"金元足球"也有它的好處,起碼吸引了球迷的關注、商家的注意,以及與足球相關的比賽、訓練場地條件都得到了提升,這些都與"錢"脫不了干係,與"金元足球"之前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再來說一下中性名的好與壞,我們當然知道中性名對於一支足球俱樂部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歐洲的那種足球文化氛圍是中國足球畢生所追求的目標。

但是中性名真的符合現在中國足球的實際情況嗎?就以廣州足球爲例吧,廣州太陽神是第一家成立的民企俱樂部,廣州恒大也是中國足壇迄今爲止最爲成功的民企俱樂部。但是如果當時足協也不允許企業冠名,那麼還會有這些俱樂部之後的輝煌嗎?

十年前,恒大最開始接觸的體育項目並不是足球,而是排球,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應廣州市的邀請,才接手了危難之中的廣州醫藥(踢假球降級)。

2010年的時候,儘管中國足球那個時候並不景氣,但恒大依然支付了1億的轉讓費用,因爲他們相信這筆錢會讓他們獲得回報。隨後恒大在中甲、中超到處"撿漏",引入了鄭智、郜林、張琳芃等當時別家看不上的球員,當年就奪得了中甲冠軍衝超成功,"廣州恒大"也一炮而紅。

2010年到2020年這10年之間,廣州恒大獲得了1座中甲冠軍、8座中超冠軍、2座亞冠冠軍以及若干個足協盃和超級盃冠軍,創建了名副其實的"恒大王朝"。試問一下,如果十年前足協不允許企業冠名,恒大還會投資中國足球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

企業並不是慈善家,他們追求的是利益,儘管中國足球還不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收益,但是足球在中國的廣告效應還是非常高的,人們對於中國足球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可以說恒大投資中國足球,就是投資希望,他們也確實成功了。

現在足協不允許企業冠名了,要用中性名,這其實就是在變相的"勸退"企業投資。有一個數據非常能說明情況,那就是中超現有的16支俱樂部和2支遞補俱樂部,有多達11支是國資引導的俱樂部,只有廣州隊(恒大)、廣州城(富力)、大連人(萬達)、深圳隊(佳兆業)、武漢隊(卓爾)5支純粹的民企俱樂部了。北京國安現在也有國資的股份,而江蘇隊則因爲無人接手有解散的風險。

總的來說,"金元足球"與中性名對於中國足球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金元足球"如果利用好了,是可以造福中國足球的;但是中性名暫時對中國足球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反而已經影響了企業投資熱情,他們已經用行動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