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由基金会中心网、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 “‘谁在捐?怎么捐?捐给谁?’——《中国公众捐款》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新书《中国公众捐款》,并围绕该书内容进行了解读。

中国公众捐款研究项目是国内首次针对公众捐款开展的大规模专题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从2018年底开始,经过两年的努力,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综合方法,围绕谁捐、怎么捐、捐给谁,对本土公众捐款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扫描。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邓锁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对京、浙、吉、赣、川、甘等6省市4404份样本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介绍。邓锁指出,调查样本中32.54%的人在2018年度有过捐款,公众平均捐款金额为109.39元。超过半数的人通过网络互助和求助平台捐款,近三分之一直接指向受益人,向慈善组织和指定网络公募平台捐款的比例分别只有16%和8.9%,显示传统的求助互助理念乃是中国公众捐款的重要驱动力。

捐款流向的领域以医疗健康、减灾救灾、扶贫发展为主,捐赠对象前三位分别是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老年人。研究还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公众捐款有较强的正相关,不过以”捐款收入比”来测量,低收入人群反而呈现出更高的捐款慷慨度。最后,志愿服务参与度与捐款行为存在相互强化的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