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識局

文|張鈴   編 | 錦瑟 

一方製藥曾向醫院院長行賄近200萬元

一項試行了27年的政策,即將轉正。

2月10日,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衛健委和國家醫保局聯合發佈了《關於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宣佈從1993年延續至今的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將在今年11月1日,面臨終止

公告明確:中藥配方顆粒“實施備案管理,不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生產企業只要向所在地省級藥監部門備案即可。

也就是說,今後所有中藥企業都可以生產中藥配方顆粒,不用申請批准文號,只需備案。而且,國家藥監局對中藥配方顆粒在配送、報銷等環節的規定都與中藥飲片相同,納入地方醫保報銷範圍的中藥配方顆粒參照醫保乙類管理。

2月18日,國家藥監局又披露:160個常用配方顆粒的國家標準已經完成審評,擬於近期頒佈,涉及約三分之一的常用中藥材。按照最新的國家標準生產的配方顆粒,幾乎就和中藥飲片一樣,可以作爲“中藥”的組方成分。

中藥配方顆粒,指的是由單味中藥飲片經過提取濃縮製成,供中醫臨牀配方用的顆粒。簡單地說,就是將中藥飲片製成易沖服的顆粒劑,抓藥的時候中醫只要配不同劑量的顆粒就行了,省去了煎煮的麻煩。但是配方顆粒也有着明顯的缺點,導致中醫界對其態度不一。

二十多年來,這一品種一直是“試點”狀態,沒有推行開。與傳統飲片相比,醫院裏使用量也並不大。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中藥飲片銷售額爲2104.9億元,但同期配方顆粒的銷售額,以6家試點企業的業績計算,僅在百億元上下。

如今試點結束,中藥市場上會不會攪動起風雲

走走停停

瞻前顧後的試點探索

20世紀70年代,日本、韓國等陸續開發使用中藥配方顆粒。1993年,我國也開始了配方顆粒的研究。

最早開始做配方顆粒的是天江藥業。這家企業成立於1992年,1996年時,天江與廣東一方藥業一道,成爲最初的兩家試點單位。2008年,廣東一方成爲天江藥業的全資子公司。

初見成效後,國家藥監局在2001年正式命名了“中藥配方顆粒”這一品種。很快,三九藥業、四川綠色藥業、康仁堂獲得中藥配方顆粒生產批件。2004年,培力藥業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也獲批,成爲六家中唯一一家外資企業,也是最後一家獲批的企業。

此後,國家藥監局再也沒有放開過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資格,上述六家企業一直以“試點生產”的名義進行配方顆粒的生產

“在患者中確實存在一定的需求”、“產業已發展到一定的市場規模”,這是國家藥監局對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政策解讀。

中藥配方顆粒組方、服用都較爲簡單,價格也較普通飲片要高,因此6家企業獲得了較高的“壟斷收益”。2015年,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中藥”斥資84億元,收購了天江藥業。

中國中藥公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達到45.7億元,毛利率68.7%;而收購了康仁堂的上市公司紅日藥業2020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毛利率更是高達76.6%,遠高於中藥飲片行業約20%的毛利水平

這樣的高利潤自然吸引了大量中藥企業的關注。然而,2006年12月國家藥監局就下過通知,明確規定“未經批准不得生產中藥配方顆粒,未經試點企業確認及省局備案的醫療機構不得使用中藥配方顆粒,藥品經營企業不允許銷售中藥配方顆粒”。

各省市一直蠢蠢欲動。2012年安徽、吉林等省份悄悄放開了中藥配方顆粒的試點生產企業資質,安徽濟人藥業、吉林敖東旗下的力源藥業等都拿到了生產批文。

不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3年7月發文,嚴格禁止配方顆粒試點擴大化,實際上叫停了各省自行批准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的做法。

2015年12月,國家藥監局發佈《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將對中藥配方顆粒的限制放開。2016年2月21日,國務院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各省開始擴大試點。

藉着這一輪“徵求意見”,廣東、山東、青海、貴州、四川、廣西、雲南等十幾個省份陸續出臺本省的中藥配方顆粒試點政策。配方顆粒生產牌照實質上放開,但產品僅限於所在省內銷售使用

2020年,疫情期間,長期處於試點狀態的中藥配方顆粒產業迎來機遇,更多省份開始下發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牌照,讓這一產業的持牌者迅速擴容。到2020年11月,據新華社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超60家藥企獲得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資格。僅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30多家藥企已佈局或即將佈局中藥配方顆粒。

雞肋還是藍海?

中藥配方顆粒面臨推廣難題

雖然中藥配方顆粒越來越多,但是產品的質量和工藝水平,卻是千差萬別。

6家企業、6套工藝、6個標準,企業標準不統一,質量參差不齊,療效無法保障。”這是在2014年,時任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藥業董事長李振江在兩會期間發出的呼籲。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中藥配方顆粒效果尚待驗證,行業標準也不夠統一,有“雞肋”之嫌。

中醫界有一種觀點:藥材共同煎煮過程中,不同成分會相互作用,形成中藥的特殊藥效。而配方顆粒只是“單煎”,組方後是否能達到“共煎”的效果,存在疑問。

另外,中藥飲片製成顆粒後,難以分辨其原始形態,難以保證原料品質。雲南楚雄醫專副教授潘立文就曾提出,中藥配方顆粒存在單品種質量標準不全面、製備工藝和加工炮製標準不統一、市場價格混亂等問題。

在生產資格放開後,國家藥監局將立刻推出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一部分業界疑慮。不過對於產品功效等問題,依然無解

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藥配方顆粒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藥監局還作出了明確規定:不得在醫療機構以外銷售。在這一規定下,新玩家雖已獲得入場券,但要真正入場沒那麼容易。

過去19年,中藥配方顆粒享盡獨家的便利,攫取高利潤的同時,也有通過不正當方式進行推廣的行爲。由於醫院自主選擇是否採用中藥配方顆粒,擁有很大的自主決策權,其中也滋生腐敗。

裁判文書網顯示,2007年至2014年,項城市中醫院院長李軍民利用職務便利,爲廣東一方製藥提供銷售、貨款支付等方面的便利,先後收受回扣共計189.2萬元。最後李軍民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處罰金80萬元。

今後的市場新進者面臨,將靠什麼方式來進行推廣?目前來看還沒有答案。

雖然中藥配方顆粒目前價格比普通飲片要高出很多,但可以預判的是,隨着正規持牌參與者的增加,超額利潤將被迅速抹平。在權衡這個品種的利弊之間,市場將會做出正確的判斷。中藥配方顆粒會不會像很多機構說的那樣,成爲下一片藍海?還真不好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