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被侮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事业虽有所发展,但始终落后于世界,除了一项运动,那就是足球。

民国的足球运动兴起是伴随着近代大学教育开始的,最早始于上海的教会学校,中国的第一支近代足球队在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成立,当时的中国球员还是拖着长长的辫子在球场上奔跑。

中国的足球体育运动始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南洋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大学是最早的上海联赛成员,当时的中国足球运动,没有任何的官方支持,更没有任何外籍教练的指导,全是业余球员,却开展的如火如荼。虽然国家贫弱,却能够经常与国外球队比赛交流,水平也居于亚洲之首。

当时的远东运动会足球赛,10届中有9届冠军都被中国包揽,当时日本队根本不是对手,经常被中国大比分打败。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中锋李惠堂,被称为亚洲球王。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民国政府派员参加,政府连年军阀混战,却不愿拿出经费支持体育运动,打仗卖军火有钱,参加奥运会却是两个字:没钱。知道不会有经费的中国足球队小伙子们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拨付,在民国代表团出发前两个月就早早出发,到东南亚踢了二十几场比赛,为的就是挣门票钱,因为是去挣经费,所以日程很紧,比赛一场接一场,没有休整时间,还要场场争取胜利,为了防止当地组织方黑门票钱,除了上场的11名队员,其他人都要到各个入口去把守, 看起来都让人心酸。他们不仅自己凑够了去柏林的路费,还给代表团寄去5万元。

在柏林奥运会第一站,抽到签与英国对阵,踢了两个月的球,又经历轮船、火车长途跋涉而来的中国队小伙子们,体力上状态上远远不如英国队,上半场0比0战平,最终0比2不敌英国队,虽败犹荣,赢得了欧洲足球界尊重,赛后受到多国邀请,访问了6个国家。

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足球在连年战火中发展,中国的球员们却凭着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凭着顽强的毅力,用一场场的胜利,给内外交困中的中国人带去了鼓舞和希望,他们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中国足球队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