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獲悉,《2021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已於近日正式印發實施。今年的《行動計劃》從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三個方面提出了38項治理措施。全市交通工作將繼續堅持“以人爲本”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發展理念,實現標本兼治、融合發展、提質擴容的目標,力爭到年底,

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 提升軌道交通運營服務水平

今年,交通部門將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推動與鐵路部門簽訂路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研究完成四網融合頂層設計,打造“一套體系、一網運營、一票通行、一站安檢”。推進城市副中心線、東北環線、通密線等市郊鐵路整體提升工程,推進S2線南段(黃土店—南口)通勤化改造,爲市民提供通勤多樣化選擇。

在軌道交通線網建設方面,今年將實現7 條線路開通運營,涉及8號線三期剩餘段(中國美術館-珠市口)、11號線西段(金頂街-首鋼)、14號線剩餘段(西局-右安門外)、17號線南段(十里河-亦莊站前區南)、19號線一期(新宮-牡丹園)、機場線西延(東直門-北新橋)、S1線剩餘段(金安橋-蘋果園)。3號線一期、12號線、17號線等在施線路也將加緊建設。同時,推動既有軌道線網優化提升,實現1號線和八通線、房山線和9號線跨線運營。

不斷提升軌道交通的運營服務水平,在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南等站推出基於乘客信用體系的安檢新模式,提高安檢質量和效率,實現乘客快速進站。打造第一批71個城市活力微中心,加快在軌道交通車站設置便利店、書店、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等便民增值服務,打造軌道上的都市生活。

開通廣渠路快速公交走廊 推動地面公交網絡化運營

今年將持續優化公交線網,開展地面公交線網優化評估,調整公交線路60條左右,開通廣渠路快速公交走廊,修訂《公交專用道設置規範》,提升公交專用道的使用效率。實現重點車站公交電子站牌投入使用。

完成基於“北斗+5G”的網絡化智慧公交調度平臺設計,提升運營調度中心功能,加強調度系統與大數據平臺互聯互通。建設動物園等10處區域調度分中心,採取區域智能調度發車的線路達到80%以上,全面提升地面公交的網絡化運營調度水平。同時,研究打破車輛、停車場、線路、管理之間的界限,完成網絡化運營總體設計,實現客流、車流耦合並高效韌性運行。

以大數據爲支撐,優化通勤、通學、旅遊等定製公交適配算法,鼓勵省際客運和市內普通包車爲中心城區和京津冀地區之間、市內辦公集中地與居住地之間提供通勤服務,實現與地面公交共享場站資源、共線運營,爲乘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交服務。

推進濱水道路、園林綠道與城市道路慢行系統連通融合

推進濱水道路、園林綠道與城市道路慢行系統連通融合,編制完成水網、綠網、路網慢行系統規劃並推動落實。推進實施東單南北大街延長線、西單南北大街延長線、平安大街、中軸線特定風貌管控區、二環輔路等慢行系統品質優化改造。

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工程(同成街東延段)和南展工程(後廠村路至北四環段)力爭開工建設。提升京藏高速公路輔路(德勝門橋—西關環島)沿線自行車騎行環境品質,爲市民提供更加安全的慢行交通環境。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承平高速開工建設

高速公路建設方面,2021年將建設完成新機場北線高速東西延工程(西延段),推進京雄高速、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京哈高速加寬改造工程和國道109新線高速建設。推動承平高速(鮑家莊市界至紅石門市界)開工,推動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全線繞出北京、六環路國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

普通公路建設方面,建設完成武窯橋、良常路南延等工程。開工建設魏永路東延,持續推進通懷路、孔興路、九德路改建、漷馬路、漷臺路、通清路建設。城市快速路、主幹路方面,推進北清路、京密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和安寧莊北路、通久路等主幹路建設。城六區建設完成21條次幹路、支路。

綜合客運樞紐方面,加快豐臺站、朝陽站、城市副中心站3個國家鐵路車站配套交通樞紐,推進望京西、東夏園、環球影城北等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

智慧交通助力出行 全路網重要信號燈實現聯網智能調控

完善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建設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TOCC)三期,建設新一代公安交管指揮中心,實現交通綜合管控、協同調度、應急處置和決策支持。全面實施全市交通信號燈系統智能化改造提升計劃,實現全路網重要信號燈的聯網智能調控,組織實施10條道路信號燈綠波帶建設,對100處重點路口開展配時優化工作。

完善綠色交通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MaaS)的建設,持續推進停車泊位等交通基礎設施大數據共享,深化面向交通參與者的信息化服務。進一步擴大實時公交手機信息服務線路覆蓋範圍,推進智慧公交運營系統建設。推進智慧高速建設,完成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車路協同示範工程,發佈《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指南》。加快“首都軌道交通系統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國家重點課題研究。打造智慧地鐵,構建智慧客服、智慧運行、智慧維護、智慧管理等綜合集成平臺示範和完整線路示範工程。

優化出行結構 堅持雙向發力 強化需求管理

不斷提升公共交通體系的支撐力,持續優化出行結構,逐步提升45分鐘以內通勤比例。在16號線屯佃站、燕房線閻村東站、4號線安河橋北站等建設一批駐車換乘停車場,研究地鐵“高峯票價+通勤優惠”。加大“碳普惠”激勵的推廣力度,助推私家車出行向綠色集約出行轉換。

繼續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和工作日高峯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在本市登記的小客車有序退出。

培育預約出行文化,繼續實施醫院預約就診,在文化場所、展覽展會、重點景區和公園等開展預約分時遊覽。深化研究錯時、靈活上下班、對外交通和旅遊交通與城市通勤高峯時段錯峯等措施,降低集中出行需求。

打通318處交通節點緩解區域交通擁堵

組織實施318處交通節點治理,其中,交通堵點亂點194處、學校51所、醫院18所、旅遊景區12處、商業區12處。制定學校、醫院、旅遊景區、商業區年度交通綜合治理方案。推廣CBD區域交通綜合治理經驗,研究制定重點區域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指南,推進金科新區、奧林匹克南區等10處重點區域交通綜合治理。完成20處市管城市道路疏堵工程。

建成全市統一的停車資源數據庫

持續推進道路停車改革,全面加強停車設施資源統籌管理。建成全市統一的停車資源數據庫,核心區率先開展停車設施登記,並接入動靜態停車數據。

大力推進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東城、西城各新增700個錯時共享停車位,朝陽、海淀、豐臺和石景山每個街道(鄉鎮)新增2處錯時共享停車場,其他區按照實際需求推進開展。同時,加快路側停車收費視頻設備的交通管理非現場執法賦能,比例達到50%。

加強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秩序管理。繼續實施總量調控,建立基於企業信用的市場調節機制,動態調整企業車輛投放規模,形成公正開放、科學規範、競爭有序的市場。以軌道站點爲重點,擴大“入欄結算”試點範圍,實現中心城區重點軌道交通站點電子圍欄監測、管理全覆蓋。推動各企業共享失信承租人名單,共同規範停放行爲。

擴大非現場執法覆蓋面 嚴管各類交通違法行爲

進一步擴大非現場執法覆蓋面,強化智能應用,持續提升執法效能。強力整治貨車、外埠車、摩托車交通禁限行違法行爲。加大快遞外賣等末端配送車輛闖紅燈、逆行等嚴重違法行爲的查處力度。依法對過渡期滿仍上路行駛的超標二輪電動車和無牌電動車實施處罰。將電動自行車租賃行業納入本市產業禁限目錄。啓動三四輪低速電動車專項整治。持續加強“黑車”治理。

強化路警聯合模式,大力推進常態化、制度化聯合治超執法,實現市域內路網平均超限率不超過2%,高速路超限率不超過0.5%。推進貨運源頭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公示、監管全市重點貨運源頭單位。

培育交通文明 全民參與交通綜合治理

文明交通靠大家,推動社會共治,促進市民參與交通綜合治理。進一步提升“北京交警隨手拍”市民舉報信息覈查處理能力,提升市民參與積極性。深入開展文明交通示範路口創建工作,優化交通出行環境。

培育交通文明,提升文明出行社會氛圍。推動交通信用體系建設,形成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推進“信易行”和“信用交通市”建設。創新交通志願服務新模式,結合《北京市志願服務促進條例》實施,鼓勵廣大交通參與者“隨手做志願”,在地鐵站、公交站、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區主動維護乘車秩序、車站環境,引導文明乘車、有序停車,勸阻不安全和不文明的出行行爲。(北京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記者 畢軒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