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有多遠?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屈原在《天問》中曾經問過,日月安放於什麼地方,衆星辰又怎樣布陳。

嫦娥奔月漢畫磚拓本 (河南南陽漢畫磚博物館藏)

人類歷史上,月亮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中國人在月球上留下了怎樣的足跡?在探月征程中,中國航天人如何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帶着這些問題,主持人一菁完成了一次與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對話。

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他深耕航天測控,讓“嫦娥奔月”成爲現實故事;他專攻深空探測,讓仰望星空變成回望地球;他執着追夢探索,從巴蜀大山砍柴娃成⻓爲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用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國際宇航聯合會授予他最高獎“世界航天獎”。

吳院士的家鄉在四川省平昌縣,它位於大巴山南麓,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去年剛剛脫貧。正是因爲貧困,在沒有太多燈光照耀的大巴山的夜晚,當年他總是坐在院子裏,仰望星空。這個仰望星空的少年是如何走出大山,追求夢想的?

一把從家鄉帶來的土,又勾起了吳偉仁哪些不爲人知的記憶?巴蜀大山的砍柴娃和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距離有多遙遠?

探測器已經⻜抵探測,來自地球的使者,和月亮零距離親密接觸了一次又一次。越靠近,人類就越懂它。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了月球樣品着陸地球。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勘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國探月的第一行足跡......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就像吳偉仁所說的,中國航天人對事業的熱愛源於對祖國的熱愛。

播出時間:

科教頻道3月28日21:00

更多精彩 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