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全球資管巨頭註銷私募資格!

3月30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近日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註銷了其私募管理人資格。券商中國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註銷私募管理人資格的原因是貝萊德正在爲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業務作準備。在此之前,貝萊德投資已註銷多隻私募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貝萊德從獲批到註銷私募資格,僅僅短短3年時間。作爲曾經的狼來了,卻有些水土不服,如今貝萊德全力奔赴新領域—公募基金,是否會迎來巨大發展?

從獲批到註銷私募資格,僅3年時間

作爲全球頭號資管巨頭,截至2020年12月31日,貝萊德在全球管理的總資產達8.68萬億美元,涵蓋股票、固定收益投資、現金管理、另類投資、房地產及諮詢策略。

3年前,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登記成爲私募基金管理人,獲批時間爲2017年12月25日,註冊資本共200萬美元。

貝萊德在完成私募備案登記後,曾相繼發行了三隻私募基金產品,2018年5月備案“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也是貝萊德旗下首隻境內私募基金,2018年10月備案“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6期”,2019年8月備案“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期”。在註銷私募管理人資格之前,公司管理規模在1-10億元。

從獲批到註銷私募資格,僅僅短短3年時間,貝萊德在中國佈局發生巨大變化。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註銷私募管理人資格的原因是貝萊德正在爲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業務作準備。

數據顯示,貝萊德旗下另一機構類型爲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的貝萊德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仍在正常運營中,公司最新規模爲0-5億。

此外,貝萊德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20年8月,貝萊德作爲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獲批,成首家100%外資控股公募。監管信息顯示,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於2020年8月21日獲准設立,公司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控股。貝萊德基金註冊資本金爲3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爲上海市。

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重要的是要仔細審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構成的系統性風險,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她表示,指定某些非銀行機構爲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可能是合適的。作爲財政部長,耶倫擔任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負責指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人選。耶倫表示,已經開始着手一個項目,來自資產管理公司的風險也在需要調查的問題之列。

七成外資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

有關統計顯示,在貝萊德主動註銷了其私募管理人資格後,截至目前,外資私募最新數量爲31家,合計管理總規模在200億元左右,高達七成外資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管理規模最高的外資私募也尚未突破50億。

其中,管理規模在20億元至50億元之間的私募僅有3家,分別是元勝投資、瑞銀投資、德劭投資;另有16家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在1億元以下。顯然,儘管這兩年國內基金業蓬勃發展,但是外資私募備案進程放緩,並無新增證券類外資私募。

從收益角度來看,根據從私募排排網數據來看,外資私募雖然在高收益方面並不突出,但是區間收益依舊可圈可點,在回撤控制方面顯現出大機構的優勢。

在31家外資私募中,有7家外資私募披露了最新淨值信息,但與國內頭部私募相比,外資私募的收益並不突出。外資私募近一年平均收益26.58%,同期153家50億規模以上國內私募平均收益爲37.13%。

雖然今年A股市場遭遇重挫,外資私募今年以來依舊斬獲0.49%的正收益,同期50億規模以上私募平均收益收益爲0.80%。從外資私募正收益佔比來看,有3家外資私募今年以來獲得正收益,正收益佔比42.86%,這也意味着近六成外資私募年內業績出現虧損,而國內頭部私募有六成以上獲得正收益。

對於外資私募業績遜色國內頭部私募的原因,外界評論多聚焦在:外資私募投資風格多爲長線多頭,考覈週期較長(一般在3-5年),較少去做擇時和風格輪動。另外,外資私募核心投研對國內上市企業熟知度較低,這可能是外資私募業績落後國內私募的原因之一。不過對比國內私募,外資私募的優勢也是較爲明顯,包括視野較廣以國際視野全球佈局,能靈活應用衍生品及對沖工具,以及量化高頻交易技術發展時間較長等。

3月25日,貝萊德在官方微信公衆號發表觀點表示,將對中國資產採取戰略性資產配置,並認爲近期中國市場入市良機已現。

貝萊德表示,中國在全球經濟重啓及政策正常化進程中領先,但近期由於市場擔心通脹上升,導致中國股票市場熱度驟減。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對全球風險資產構成壓力。不過,市場調整後,入場良機已經出現。

股票方面,中國在全球指數內所佔比重仍偏低,在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包括離岸股票)佔比仍然較低。債券方面,中國政府債券仍具備吸引力。首先,中國將經濟發展重心轉向提升經濟增長質量,長遠來說有利於培育更多優質公司。其次,中國在實現氣候目標方面有遠大抱負,許多相關行業有望受益於氣候政策。戰術配置方面也看好中國資產,增持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及亞洲固定收益資產,且在這兩類資產中均側重中國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