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海外乒团,很多人都觉得她们是因为在国内的乒乓球事业不是很顺利,值得被迫离开中国,远走海外。

但是,曾经有这样一位运动员,她是国乒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会单打冠军得主,但是却也成为了海外乒团的一员,给国乒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她就是中国女乒首个奥运会单打冠军得主陈静。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陈静也成为海外乒团的一员呢?

这就要从汉城奥运会说起了。

汉城奥运会,年仅20岁的陈静毛遂自荐,获得了汉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并且一路杀进了女单决赛。

陈静在女单决赛中的对手是自己的队友李惠芬。

李惠芬在半决赛对阵中国女乒另一位运动员焦志敏,在赛前,焦志敏被要求要让球给李惠芬。

让球的原因其实现在看起来感觉有点不可思议,那就是此前,焦志敏曾经在新德里世乒赛输给过另外一名四强选手赫拉霍娃。

如果放在现在,我们很多球迷会说,以前输过一次,不代表这一次还会输啊。

但是当时的教练组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既然你以前曾经输过,这一次还有可能会输球。

就这样,李惠芬顺利战胜了焦志敏进入到了决赛。

然而,教练组没有想到,在另一场半决赛中,年仅20岁的小将陈静发挥出色,3-0横扫了赫拉霍娃,也进入到了决赛。

这也使得焦志敏的让球变得毫无意义。

按说,既然两名中国选手进入到了决赛,这是一件大好事啊,不论两个人谁夺冠,中国队都可以稳获这块金牌。

然而,令陈静没有想到的是,教练组居然在一次要求陈静让球。

理由是陈静还很年轻,才20岁,即使这一次不能夺冠,还可以在四年之后再一次来争夺冠军。而李惠芬已经25岁了,很难再有机会四年后争夺冠军了。

面对教练组的这一无理要求,陈静明确表示了拒绝,陈静表示,都是中国运动员打进了决赛,实在是没有再让球的必要了,那就各凭本事,在赛场上一较高下吧。

决赛中,年轻的陈静打得非常积极主动,最终战胜了李惠芬,获得了汉城奥运会的女单冠军。

然而,夺冠之后的陈静并没有像后来的邓亚萍、王楠和张怡宁那样,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陈静反而因为在奥运会女单决赛中,拒绝了领导的让球命令,遭到了教练组的排挤。

1990年北京亚运会,作为中国女乒第一个奥运会单打冠军得主陈静,年仅22岁,居然没有获得亚运会的参赛资格。

这对于当时年轻气盛的陈静老说,是难以接受的。

1991年,年仅23岁的陈静宣布退役。

当被问道自己退役原因的时候,陈静并不愿意细说其中的原因,仅仅说了一句:我离开是因为我对乒乓球不感兴趣了。

但是,陈静的离开真的是对乒乓球不感兴趣了吗?

退役后的陈静辗转到了中国台北,很快就代表中国台北队参加国际比赛。

1993年,刚刚复出三个月的陈静,就打进了世乒赛的女单决赛,而那一年,中国女乒甚至无人打进女单四强,这其中就包括新科奥运会冠军邓亚萍!

1996年,已经28岁的陈静代表中国台北队,再一次参加了奥运会的比赛,这一次,陈静在半决赛击败了乔红,职业生涯第二次闯进奥运会的女单决赛。

决赛中,陈静和邓亚萍激战五局,在前四局大比分2平的情况下,决胜局中,陈静莫名其妙的断线了,以5-21 的比分输掉了比赛。

这场比赛,也被很多球迷认为,陈静是在决胜局中放水了。

对于球迷质疑陈静在决胜局中让球的传闻,陈静仅仅用四个字来回应:我尽力了。

2000年,已经32岁的陈静,在国际乒联年终总决赛中,先是在1/4决赛,以3-0的比分横扫世乒赛单打冠军得主王楠,随后又在半决赛3-0横扫另一名海外乒团何千红。

决赛中,陈静的对手是王楠的双打搭档李菊。

在经过5局比赛的战斗之后,陈静技高一筹,以21-11、13-21、21-16、6-21、21-18的比分击败了李菊,成功夺冠。

在战胜了李菊,获得了年总决赛之后,陈静也是非常激动,表示:"在离开国家队那么多年,当我已经不在巅峰的时候,可以击败中国队的绝对主力,我为自己的表现感动骄傲。"

陈静曾经说过,尽管自己代表了外协会参加国际比赛,但是自己绝对没有报仇的心理,也没有和国乒作对的念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