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欧阳桂莲 谢晨馨

研发全球首支戊肝疫苗,研制的全球首个鼻腔喷雾接种新冠疫苗获准进入临床试验;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比碳60小的富勒烯,首次高产率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催化剂;首次发现了可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人体蛋白激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

厦大百年华诞庆祝大会现场。王东明 摄

在素有“南方之强”美誉的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个个原创性重大理论亮相科学前沿,一项项研究成果对准了世界重大需求,在国际舞台上讲述着厦大人的“创新故事”,也展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力量。

4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希望“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

坐落在厦门大学里的陈嘉庚雕像(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1921年,正是风雨如晦的岁月。这一年,在嘉兴南湖上,中国红船迎风起航;而在东海之滨,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救国”信念,倾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与党同龄的厦门大学,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不仅烙下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也为学校植入了为国育人、科研报国的精神基因。一个世纪以来,一代代厦大人秉承这一信念,把国家的重大需求当成自己的使命,把至诚报国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追求。有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明珠的陈景润,有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的卢嘉锡,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有“飞豹”战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走进新时代,厦门大学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扛在肩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蓝图,正奋力书写“南方之强”的新篇章。

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室(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夏宁邵教授团队急国家之所急,连续几个月不分昼夜地开展科研攻关,研发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获世界卫生组织优先推荐;研发的鼻腔喷雾接种新冠疫苗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是我国5条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正是为国为民谋求健康福祉的理想,成为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精神信仰。”夏宁邵说。

“从事航空航天事业,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相连,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嘉庚一号”项目团队负责人尤延铖语气坚定。2019年4月23日,在中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飞行试验发射阵地,厦门大学参与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点火升空,这意味着在航空航天这个国家战略性产业领域,迈出了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也为空天报国梦贡献了厦大力量。

在浩濣的大洋上,厦门大学持续勇立潮头,逐浪奋进。建造3000吨级“嘉庚”号科考船,达到世界同类型科考船的顶级水平,创下六个第一;成功发射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海丝一号”卫星,服务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沿着“一带一路”,厦大与全球257所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在马来西亚创办分校,开拓中国一流大学走出去办学先河……

在厦门大学里的花坛上,摆满鲜花迎接百年校庆(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百年再出发,开启新征程。厦门大学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矢志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全球创新网络。同时,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一批交叉集成的大平台、大基地、大装置,打造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奋进一流的征程上作出厦大应有的贡献。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科技日报评论员

“希望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中写道。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的高校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对“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孟子听说既不很聪明、也不见多识广的乐正子当政鲁国,竟“喜而不寐”,原因是“其为人也好善”。在孟子看来,好的德行比能力强和见识广更为重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际上指出了育人和育才辩证统一的关系,即育人为本,育德为根。对于高校而言,立德树人就像一把尺子,工作内容的优劣、成绩评判的标准均应围绕其展开。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创新力的博弈。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培养人才、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自立自强,突破科学技术创新瓶颈的人才,是新时期、新格局下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科技创新领域,欲自立自强,则首重人才。厦门大学百年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正是这种精神,才能让它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事实证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等不来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想突破瓶颈,则必须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在高等教育上下功夫。离开了优质的高等教育,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梦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看来,高校必须牢记使命和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科技日报

终审:何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