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锡经开区100亿支持科创:企业3年内可专注基础研发

作者:王海平

4月8日,无锡市委书记黄钦来到无锡经开区,见证了经开区贯彻《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下称《科创规划》)行动纲领的发布,并与重大项目的签约方和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10 名科创导师会面。

无锡经开区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起点高、相关配套到位,以拥太湖发展的新格局避免了园区经济模式在历史上的短板,且一直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现场签约的60多个重大项目看,既有校地合作项目,也有创新平台项目,还有高端服务业项目,以及多个重大科创项目,如复旦大学微波芯片与系统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智能制造无锡研究院等。

2020年9月,无锡推出了新一轮科创规划,旨在沿着太湖约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着力打造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领、城市形态的新展现、科产城人融合的新样本,是无锡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和关键抓手,贯穿“十四五”期间。

作为对《科创规划》的落实,根据区级政策优惠力度大于市级的原则,无锡经开区则在市级有关政策上加码,出台了经开区“科创10条”,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

具体看,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设立100亿元的科创带建设专项资金,对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人才引进、科技金融、重大项目等进行奖励和资助。

其中,对产业领军人才经认定将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性支持,对重大产业项目可根据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1.5亿元的奖励。

而在金融科技领域,为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对落户的基金管理公司,经认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落户经开区且重点投资区内早期科创项目的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投基金等,经认定最高给予 60% 引导配套。根据有关操作细则,这一降低企业成本的方式亦同时要转到实体经济上。

既然致力于科创,则意味着经开区的投入产出机制需要重新厘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考虑到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无锡经开区给予了支持新型科创企业3年的时间周期,以确保基础性研发能够取得一定的进展。

无锡原子芯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目前致力于工业互联网的底层芯片研发,这一政策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空间,这对当下和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极其关键。

此前,南京海关关长吴海平带队赶赴无锡,就支持无锡开展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政策创新等进行了深度调研。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教授周生明认为,无锡市正式提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战略,无锡经开区作为科创带的核心板块,需要引入大量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平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因此,与经开区进行了多次洽谈,双方正在加快推动南科大微电子(无锡)研究院,开展跨区域、多维度、全方位的产学研用项目合作。

博世(中国)投资公司总裁陈玉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无锡投资已经有20多年,已从柴油机单个领域发展到当前的多个领域,为顺应经开区对产业的要求,侧重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并成立了数百人的研究院。

多个受访的签约项目负责人认为,之所以投资最为看重的就是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支持的生态,以及当地庞大的工业经济体系。

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李峥嵘博士认为,工业机器人必定会解放工业生产线上的简单重复的工作,这会在地方上形成好的应用。

事实上,本次经开区聘请的10大导师中的3位是来自工程院,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更侧重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应用。

预计到2025年,无锡经开区物联网产业营收要超过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5g相关产业产值都达到100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