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內的安全,車外的隱私

來源:北京商報

4月7日,針對特斯拉車內攝像頭問題,特斯拉官方微博回應稱,駕駛室攝像頭目前在北美以外的市場並沒有激活。即使是在美國,車主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開啓使用。

在此之前,特斯拉車內攝像頭拍攝高清畫面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白天車內攝像頭記錄的視頻畫面,清晰度和色彩豐富度都超出不少人的預期,車內的人員乘坐情況,基本上都能夠查看得一清二楚。

特斯拉以安全之名安裝的攝像頭,或許能在保證駕駛人和車輛安全等方面帶來不少便利,但也將隱私再次置於可能“被泄露”的狀態,這種主動的索取,客觀上已經帶來了被動而未知的後果。

衆多網友表達觀點的出發點各異,有的純屬調侃,有的認真嚴肅,但唯有一點,大家的想法一致:沒有人願意買輛車來監控自己。新華社在評論中向企業拋出諸多疑問,車內攝像頭是否有必要默認出廠時即安裝、安裝後是否應由消費者簽訂同意書才能啓用、啓用時是否可以一次授權而不是長期授權,這些都需要企業說清楚。

用戶博弈企業,雙方力量懸殊、往往勝算不大,隱私頻頻面臨險境卻並不鮮見。近年來,因爲隱私保護不力,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各領域的知名企業遭到用戶投訴。常態化的隱私泄露,正無孔不入地滲透居民的日常生活。

消費者反應激烈,政策也在施壓。企業們仍然不惜鋌而走險,對用戶來說,定位、電話、相冊等信息關係個人隱私、不願外泄,但對於渴望獲得這些信息的企業來說,這些資料卻是能源源不斷生財的密碼,通過數據獲得的精細的用戶畫像後,幾乎意味着可以生成一切。

數據即價值。在信息大爆炸的社會,旨在“抑制”數據流動的隱私與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着許多難以調和的複雜情境。從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難易程度看,那些長篇累牘、艱深晦澀的隱私條款,企業App對共享個人信息的說明,用戶往往一知半解,企業變本加厲。

除了個人與企業之間的矛盾,由於個人信息兼具保護和利用兩種屬性,也有專家關注個人利益與公衆利益在隱私保護上的碰撞與摩擦。在疫情嚴峻時期,健康碼、社區登記等做法具有正當性,仍需把握一定的邊界和尺度,需要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加以調和,實現個體利益與信息自由流動之間的平衡。

數據濫用、信息騷擾、隱私泄露、網絡暴力一再入侵個人生活。從早期的犧牲隱私換便利,到如今警惕一切可能被犧牲的隱私,人們對於個人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繃緊了神經。強化監管、完善政策法規,成爲全社會的一致呼聲。《民法典》在“人格權編”的第六章,專門規定“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工作不斷推進,加強數據隱私保護依然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