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北京組工推出“有問有答”專欄,回顧黨的崢嶸歲月,從細節求解百年大黨的“成長密碼”,汲取智慧力量。

黨是如何通過大規模幹部調配支撐解放戰爭的?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從1946年到1949年僅僅3年時間,儘管與敵人實力懸殊,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羣衆,獲得了排山倒海的力量,最終奪取解放戰爭偉大勝利。這背後離不開堅實的組織支撐、組織保障。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着眼於鞏固和開闢解放區、準備接收和管理解放區,解放戰爭期間曾發生兩次大規模幹部調配。

一次是中央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出戰略佈局的關鍵是進軍東北,先後派出2萬名幹部和11萬人的部隊迅速開往東北。其中中央直接調動的幹部4664人,包括中央委員10人(其中4人爲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10人。他們“走出城市,丟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形成“共產黨員面向農村,深入農民的熱潮”。在農村建立支部,建設幹部隊伍,積極爭取工人和知識分子……不懈努力之下,東北人民軍總兵力從1945年年底的27萬人,發展到1948年8月的103萬人以上,爲建立具有強大戰鬥力的東北新革命根據地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次是在人民解放軍由防禦轉爲進攻後,準備奪取全國政權所需要的幹部。根據《中央關於準備五萬三千個幹部的通知》等精神,各地開辦黨校、在重要崗位增設副職、創辦各種專門學校、吸收城市工人及知識分子並加以訓練等,有計劃地大量地培養訓練和提拔幹部。隨着解放戰爭由北向南推進,多地緊急動員,組建南下幹部縱隊。在“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號角聲中,南下幹部投入新的戰場,接收並管理建設剛剛解放的大城市,鞏固新生政權。

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領導成員合影

建強黨的基層組織,對於組織羣衆、穩固後方意義重大。抗戰勝利以來,黨的組織得到很大發展,但由於缺乏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嚴格的組織生活鍛鍊,一些黨組織中思想、作風和組織不純的問題明顯暴露出來。“全黨同志必須明白,解決這個黨內不純的問題,整編黨的隊伍,使黨能夠和最廣大的勞動羣衆完全站在一個方向,並領導他們前進,是解決土地問題和支援長期戰爭的一個決定性的環節。”從1947年冬開始,各解放區的整黨工作普遍開展。基本方針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說服教育爲主,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基本內容是“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儘管在最初短時間內出現“左”的傾向,但中央很快就發現並給予及時糾正。整黨工作促進了土改深入,激發了廣大農民發展生產和支援革命戰爭的熱情,使人民解放軍得到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援。“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衆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陳毅由衷的讚歎,是軍民一心的真實寫照。

爲解放戰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支持,是組織工作服務黨的中心工作的生動實踐。在我們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壯闊歷史進程中,組織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始終爲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