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股票與基金配置餘額連降兩月 2月末配置規模縮至2.91萬億元

來源: 證券日報之聲

原創 證券日報網

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險資權益投資再現重要變化:近期,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險資對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下稱“基金”)的合計配置餘額爲29139億元,較1月末的29554億元縮水41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自2020年9月以來,險資股票與基金配置餘額在連續4個月增長後,連降兩月。今年1月末,險資對股票與基金的配置餘額已環比縮水267億元。

險資權益投資變化是市場的重點參考指標,緣何連降兩月?險資權益投資餘額變化主要與兩大因素有關:一是主動增減倉;二是公允價值變動。從今年2月份A股市場及權益市場走勢來看,險資重倉的銀行、地產龍頭股並未出現大幅回撤,中證銀行指數2月份上漲1.74%,地產指數上漲了9.05%。與此同時,2月份可配置於權益市場的增量險資達858億元。由此可以推斷,2月份險資小幅減倉的可能性較大。

險資下調今年收益預期

去年以來,白馬股持續大漲,並在今年年初出現急速上漲,引發了險資機構對A股估值泡沫化的擔憂,與此同時,一些險企微調權益配置倉位,並降低了險資投資預期。

比如,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於春玲表示,過往一年,國內權益市場的“掐尖”效應更加明顯,高估值板塊屢創新高,部分板塊不排除投資者因缺乏安全感向確定性擁擠交易的可能性,因此,對資產局部過熱後的大幅波動和系統性風險不可不防。

平安資管多資產投資團隊負責人邢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是一個上市公司估值收縮與盈利回升並存的年份,需要降低對A股投資收益率的預期。疫情後全球流動性寬鬆帶來估值擴張是去年全球股市大幅反彈驅動力,且A股在2019年和2020年已連續兩年實現估值擴張。今年,伴隨信用環境的逐步收緊,預計估值對A股市場的影響將趨於下降,對市場走勢不利。

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近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股長期向好趨勢不變,但指數經過了過去兩年的大幅上漲,出現了局部估值過高的情形,我們在去年年底已經預見到了,並做了相應安排。”

長期看好A股投資價值

儘管今年前2月險資對權益投資有所收縮,但近期多家險企表態,看好A股的長期投資價值。

張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9年、2020年,中國的權益市場表現非常好,今年保持對中國權益市場長期向好的觀點不變,看好權益市場的邏輯基於以下幾點:一是宏觀經濟表現不錯。二是監管層不斷完善資本市場,長期向好趨勢是確定的。三是中國廣大老百姓都有資產配置的需求,中國權益市場也是外資全球配置不可或缺的元素,這些都會產生很多權益市場的配置機會。四是A股投資者的結構在發生變化,機構投資者的聲音越來越大,投資者的成熟度在不斷提升。因此,A股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人保資產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於立勇近期表示,去年底市場普遍都比較悲觀,覺得連漲了兩年,今年可能風險會大一點,甚至跌幅比較大。這種警惕是需要的,但是大熊市還是沒有條件,一是經濟形勢本身還不錯;二是預估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循序漸進。

中國太保集團總裁傅帆指出,“2021年,宏觀經濟有望實現較快增長,權益性資產存在結構性機會。預計市場經濟下行壓力減少,公司將在戰略資產配置牽引下,在長久期資產配置中根據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執行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側重於長期利率債產品,延展固收資產久期,以及包括非上市股權戰略的權益資產配置。”

傅帆近期也撰文指出,“權益資產,包括非上市股權,是實體經濟的最原始、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融資渠道。歷史上,出於對市場風險的謹慎和保護償付能力的需求,險資在權益類資產的配置較爲保守。但是,未來的險資勢必增加權益資產的配置。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近半數的險資企業表示會在2021年提升權益資產配置。究其緣由,主要是隨着利率的持續低行,權益資產作爲提升投資收益的手段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包括一級和二級市場在內的權益市場的長期回報是宏觀經濟發展的直接結果。保險業的興衰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只要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保持信心,就有理由長期投資權益資產。隨着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經濟新一輪上升週期的開始,更由於股票市場註冊制改革,權益市場的透明度和專業度大幅提升,權益資產展現出更強的吸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