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封面】

8日,四川省廣漢市,記者走進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用鏡頭記錄正在修復的三星堆遺址出土的3號青銅神樹初步修復情況。圖爲3號青銅神樹的頂部頭像。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消息站

圖源:新聞聯播

●英國白金漢宮9日宣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去世,享年99歲。(來源 :新華社)

●近日,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要求:小學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等作爲招生依據,堅持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不得佈置讀寫算家庭作業,不得設學前班;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並列入黑名單,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等。(來源:央視新聞 )

純科技

圖源:澎湃新聞

●8日,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公佈了一段獼猴玩電子遊戲的視頻。畫面顯示,獼猴先是操控金屬桿將光標移至屏幕橙色方塊處,然後脫離操作杆用意念玩起了電子乒乓球遊戲。馬斯克稱,該公司的首款產品能讓癱瘓者用意念玩手機,而且比使用拇指的人更快。(來源:澎湃新聞)

CRISPR/Cas9系統介導的小麥多基因編輯,獲得聚合多個優良等位基因的小麥新種質。圖源:中國農科院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及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利用多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冬小麥一代多個優異等位基因聚合,併成功獲得了無轉基因、聚合多個優異等位基因的小麥新種質,爲小麥和其他多倍體農作物開展多基因聚合育種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來源:科技日報)

不同軌道星地高精度時頻傳遞示意圖。圖源: 中國科大官網

●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實現遠距離高損耗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在大氣噪聲、鏈路損耗、傳輸延遲效應等多角度仿真高軌衛星星地高精度時頻傳遞,驗證了基於中高軌衛星實現萬秒E-18量級穩定度的星地時頻傳遞的可行性,爲未來空間光頻標科學實驗和洲際光鍾頻率傳遞和比對奠定基礎。(來源:科技日報)

新發現

圖源:視覺中國

●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宣佈,從新冠疫情“重災區”英國、意大利和美國的數據看,一些地方新冠病亡人數少與當地陽光比較充足有關。研究報告寫道,“更高的環境長波紫外線輻射接觸”關聯較低的新冠病亡率。報告作者之一克里斯·迪本說:“新冠死亡率、季節和緯度之間的關係相當明顯。”(來源:新華社)

圖源:視覺中國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牽頭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變地理分佈,“逃離”赤道地區,向兩極方向遷移。研究團隊分析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48661種海洋生物物種的分佈數據,以評估氣候變化對跨緯度物種多樣性的影響。結果顯示,赤道附近的海洋生物物種數量減少,而亞熱帶的物種數量卻有所增加。(來源:新華社)

這是在埃及盧克索拍攝的都城遺址考古現場。圖源:新華社

●埃及考古學家扎希·哈瓦斯8日發表聲明說,在埃及南部城市盧克索發現了距今3000多年的古埃及重要都城遺址,經過7個月的挖掘,除房屋、街道以及生產生活區域外,陸續出土了一些戒指、聖甲蟲、彩色陶器和帶有阿蒙霍特普三世王名的泥磚。此次考古發現有助於解釋古埃及歷史上的一些疑問以及研究古埃及社會風貌。(來源:新華社)

看天下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4日,俄羅斯和美國的三名宇航員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MS-17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斯坦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ISS)。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當地時間9日,載有3名宇航員的俄羅斯“加加林”號(“聯盟MS-18”號)飛船藉助“聯盟-2.1a”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位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用於儲存核污水的儲水罐。

●據日媒,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以兩年後開始排放爲目標。此計劃遭到日本民衆、環保組織及國際社會的抗議和譴責。聯合國人權專家曾發表聲明指出,將核污水排放入海會提高危害孩子們未來健康的風險。(來源:央視新聞)

終審:何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