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周平紅教授的小病人、“G-POEM手術”的受益者參加了2021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開幕式 來源/醫院提供(下同)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21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開幕式上,三個不到一歲的小寶寶吸引了與會者的注意,儘管不時地發出咿咿呀呀的吵鬧聲,但與會專家學者還是給予了極大的寬容。他們都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的小病人、“G-POEM手術”的受益者,如今非常健康活潑,和正常的寶寶無異。G-POEM手術是一種最新的內鏡微創治療技術,即胃鏡下幽門括約肌切開術。運用該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創下了患兒年齡最小(出生23天)和體重最輕(3.2公斤)的世界紀錄。

張女士是西安人,她的寶寶小慶慶6個月大,正在媽媽懷裏抓着奶瓶咕嚕咕嚕喝奶。誰曾想到,這樣一個胖墩墩的小寶寶,出生後連喝奶都困難,2個月時還不到10斤。“出了月子後發現,我的寶寶喝奶就吐,呈噴射狀,每次都搞得全家手忙腳亂。”張女士說,帶到當地醫院檢查。經過上消化道造影及幽門B超檢查,均被診斷爲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小兒幽門肥厚是一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以往只能通過傳統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創傷較大,恢復期長。此前,西安當地醫療機構已經有兩名患兒因爲這個疾病而邀請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會診。最新的G-POEM手術可以“鏡”到病除,可極大降低患兒痛苦和手術創傷。於是,周教授帶着手術團隊先後兩次來到西安,爲只有60天的小嬰兒進行了內鏡微創手術治療。幸運的是,小慶慶也在2個月左右的時候完成了手術,目前恢復良好,一家人受邀參加今天的研討會,還準備在上海好好轉轉。

內鏡技術以往僅被認爲是一種檢查和診斷技術,然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診療團隊正在不斷刷新人們對此技術的認知——內鏡技術已發展成爲非常成熟的微創手術治療技術,內鏡也可以“開刀”,而且可以做到超級微創甚至無創。G-POEM手術就是其中的一種。周平紅主任介紹道:“2019年2月20日,我們團隊成功開展的第一例小兒患者出生只有40天,體重4.5公斤。至今,我們已經完成21例患兒,手術全部成功,沒有一例轉外科手術,手術時間也從最初的2小時到目前最短14分鐘。”

圖說:周平紅教授和同事們

多年來,“中山內鏡”團隊不斷努力地拓展消化內鏡領域、探究最新診療技術和研究成果、規範消化內鏡診斷和微創切除技術操作,致力於把“中山內鏡”打造成爲了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山醫院內鏡團隊將消化內鏡切除技術不斷創新,從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到內鏡黏膜下隧道技術,直至內鏡經消化道腔外手術,現已完成了經內鏡保膽取石、經內鏡腹腔腫瘤切除等衆多經自然腔道內鏡外科手術(NOTES)。真正使內鏡治療從消化道管腔內逐步走向了腔外病變,做到“由表及裏、由內而外、無孔不入”。本次大會上就有多臺此類手術的演示和交流。

“我希望我們的內鏡診療技術能做到‘病人回頭看、同行點頭看、國際仰頭看’,通過舉辦學術會議把我們中國人自己創新的技術和理念推向世界,進而引領世界。”周平紅說。在與國際同行的不斷交流中,“中山內鏡”品牌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周平紅教授擔任衆多國內外學術要職,並受邀擔任2016 DDW“內鏡世界盃”裁判,曾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地區大會演講和手術演示,被譽爲“大國工匠”,“國之名醫”。在內鏡微創世界穿行27年中,周平紅教授一手拿刀,一手拿鏡,在消化道內鏡腫瘤的診斷、治療中發揮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悉,2021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暨第十三屆中日ESD高峯論壇於4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去年由於疫情影響,論壇停辦了一年,今年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論壇終於恢復舉辦。但現階段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依舊存在,本次會議仍以大會演講和現場操作演示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本次大會註冊代表近2000人,是疫情後國內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消化內鏡盛會。大會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復旦大學內鏡診療研究所、上海市內鏡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主辦。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馮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