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正成为科普的新载体。

大会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摄

4月10日,主题为“科普产业的创新与变革”的中国科普游戏大会在上海科技馆举办,这也是中国科普游戏领域的首届高峰论坛,聚焦科普游戏的再定义、实践场景、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支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等。

大会发表了科普游戏的新思想、新创意及新作品,并发布《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游戏企业的百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

开幕仪式

上海游戏产业汇聚成发展高地

“儿时的科普读书声,激励了我的科创一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朱晓明在开幕式致辞中,这样说到。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18年,游戏产业已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游戏行业成为文化输出的排头兵。

当今游戏产业已经拥有足够的规模,急需进一步拓展游戏业务领域,科普游戏无论从内容还是教育意义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科普游戏作为科普产业的一种新型业态,也是场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日,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张光斌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目前,科普游戏叠加了传统游戏的娱乐性,但是要发挥其科普属性,离不开科普场馆的实践和带领作用,游戏可以增加科学传播的功能,让青少年通过体验式学习,吸收科学知识。

此外,张光斌表示,科普类游戏可以延伸科技馆的展品资源,突破其时空限制,传递给更多人。

作为本届大会重要成果之一,大会发布了《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它进一步明晰科普游戏的内涵,达成科普游戏在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目标上的共识,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游戏研发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文化生产方式变革,为建设数字中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宣言强调,要认同科普游戏的科普和教育目标,平衡科普游戏的科学性及娱乐性,构建博物馆全场景、可互动、深度学的体验空间;要开展科普游戏的系统性研究,突出科普和科学教育核心功能,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游戏研发体系,培养高层次的开发者,推动科普游戏规范化发展。

在大会主旨报告中,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介绍,上海具备发展科普游戏的产业优势,聚集了全国10.7%的上市游戏企业,且质量普遍较高,属于国内游戏高地之一,除了盛大游戏、巨人网络等老牌游戏企业,三七互娱、游族网络等企业研发实力快速提升,莉莉丝、米哈游、鹰角网络等新兴企业持续打磨自身研发实力,产出代表性自研产品。

在科普领域,医疗、教育、红色文化、环保等主题百花齐放。王小明介绍,2018年2月6日 全国首个“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基地落沪,包含7种游戏,是针对不同年龄、病种、医疗场景,配合符合患儿特点的专业医疗游戏。

麻省理工教授进行线上主题演讲

30多款科普小游戏已在上海科技馆上线

在大会场馆外的科普游戏体验区,一个名为“拼图寻鸟之旅”的小游戏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家长的注意力,通过拼图游戏,可以识得400多种鸟类,并且了解它们的生物习性。

“这是我们和上海科技馆以及鸟类摄影师,三方合作的成果。”波克城市游戏制作人龚丽娟告诉记者,2021年1月,这款游戏通过内测正式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受众主要面向6至12岁的小学生群体,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自然的种子,并且会不断更新世界各地鸟类种类。

近年来,上海科技馆调动馆内外资源,持续开展科普游戏的探索和尝试,开发了《拼图寻鸟之旅》《摩擦力精灵》《鼠的生态学功能》《探索鲸奇世界》等30多款科普小游戏应用在展览及教育活动上,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启了科普场馆探索推动科普游戏工作的先河。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学院签约,达成科普游戏平台建设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科普+游戏”资源集聚的开放、共享、共管合作平台,吸引一批高水平、创新型游戏企业,与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