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債市場波動劇烈,資產配置橫跨兩大市場的“固收+”基金受此影響,不少基金淨值大幅回撤,跌幅堪比偏股型基金,以穩健收益稱道的“固收+”一度被市場戲稱爲“固收-”。

多位基金投資人士表示,今年權益類資產下跌和部分基金經理過度使用收益增厚策略,是“固收+”產品回撤較大的主因。鑑於今年股市波動加大,多家基金管理人已經主動降低了權益倉位暴露,優化大類資產比例,以打造該類產品的穩健收益。

權益類資產下跌

部分“固收+”基金回撤明顯

今年以來,A股市場巨幅震盪,在去年憑藉權益資產增厚收益的“固收+”產品遭遇“滑鐵盧”,部分產品短期回撤甚至超過偏股型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今年以來全市場包括偏債混合、二級債基在內的875只“固收+”基金(基金份額合併統計)平均收益率0.08%,其中有508只基金斬獲正收益,佔比接近六成。但在股市巨震中,上述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最大回撤爲-3.78%,部分產品最大回撤率一度超過20%,跌幅比部分偏股型基金更甚。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小幅震盪,股票市場大幅波動,‘固收+’產品收益的回撤主要還是由於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鵬揚基金利率及高等級策略總監李沁表示。

在李沁看來,今年權益市場的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在通脹預期和國內外流動性環境的變化的共同推動下,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給高估值的板塊帶來估值壓縮的壓力;另一方面,從市場結構來看,今年年初市場在風格上呈現出“抱團”的現象,部分板塊估值大幅提升透支了業績的真實增長速度,在“再通脹交易”下,部分機構資金從消費、科技“抱團股”調倉至順週期、低估值等板塊,帶來了股票內部結構的分化。

據李沁透露,經過今年的市場巨震,更能夠看到宏觀因子對市場的重要影響,大類資產配置在組合管理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從資產配置方面,我們適時降低權益倉位,同時提升債券久期作爲對沖手段,並且在結構上更加偏重低估值板塊和具有業績支撐且估值合理的板塊。”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當前市場上大部分“固收+”產品通過聚焦股票資產增厚收益,隨着春節後股票市場走跌,這些“固收+”產品的回撤幅度也隨之加大。而觸發本輪市場調整最根本原因是核心資產在去年積累了太大的漲幅,所謂“抱團股”估值過高帶來的階段性集中拋售。此外,還疊加了一些宏觀因素,例如海外資本市場的影響。

除了權益市場的大幅波動外,春節後部分“固收+”品種回撤較大,與基金經理採取的投資策略也不無關係。

上海一家公募投資總監表示,目前行業中“固收+”基金衆多,但因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策略各異。常見的幾種策略有“固收+打新”策略、二級債策略、可轉債策略等,這些策略的過度使用也會導致基金出現大幅回撤;一是底倉配置較爲激進,在市場風格急劇變化時未能及時調整;二是名爲“固收+”,理論上會根據市場風格調整大類資產配置,但實際操作過程中以權益基金經理爲主導,並未及時調整;三是如可轉債這類本身進攻屬性很強的策略,也不符合“固收+”控制回撤的要求。

打造穩健收益

“固收+”降倉位、調結構

在今年股市波動加大的預期下,如何在大類資產配置中適當分配股債資產比例,就成爲“固收+”基金獲得穩健收益的重點。多位基金經理表示,今年將降低權益倉位,通過優化持倉結構等方式,爲投資者打造更好的持有體驗。

李沁認爲,從基本面看,當前可能面臨經濟延續修復但動能可能趨緩、緊信用、穩貨幣的環境。今年宜適當降低收益預期,債券市場可能會迎來收益率的高點,而“固收+”產品根據收益目標的不同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是追求絕對收益、穩健回報爲主的組合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倉位,同時對結構進行調整,降低組合的估值以應對流動性的影響。

華夏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何家琪也持相同的觀點,“今年整體的權益資產市場,肯定不像過去兩年這種趨勢性機會那麼明顯,可能波動性會比較大,我們也不覺得在今年這種行情下面,過大的暴露權益資產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相對於過去兩年,我們覺得應該要降低一些權益的暴露,以保住過去兩年的成果。”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今年股市與債市沒有明顯的優劣,都有一定的表現機會。但整體而言,爲避免“固收+”變成“固收-”,較通常的8:2的股債配比,今年要適當降低一些股票資產的倉位,設置在10%左右較爲合適。

“越是在股票市場低迷的時候,債券越能體現出配置價值,加大債券的配置比例,有利於通過股債的蹺蹺板效應,爲投資組合提供更好的風險對沖,給投資人平衡風險和收益。”該基金經理稱。

除了管理組合中的權益資產外,部分基金經理還認爲,應該關注可轉債在部分“固收+”產品組合中的作用和未來行情變化,並將該類產品與適當的投資者相匹配。

華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華商可轉債基金經理張永志表示,相對於股票和債券資產,轉債品種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市場都屬於偏小衆的投資品種,可以看作爲“純債加上股票看多期權”的組合。

在他看來,作爲“固收+”中重要策略的可轉債,在經歷了2020年部分行業的估值擴張,部分傳統行業和中小市值的公司估值水平有了一定的相對價值,未來可轉債市場有望出現估值修復行情。但他也坦言,這類品種更適合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一點的投資者,比直接買股票或者股票基金的這類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要弱。

表1:近三年“固收+”基金收益排名一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