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 李雲舒報道 美國針對中國科技力量的“黑名單”再次拉長。

4月8日,美國商務部網站公佈,7家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被列入“實體清單”。從這7家實體看,飛騰、申威是國產CPU芯片的代表性企業,四家國家超算中心,則在算法和模型訓練上頗具實力,美國對中國超算的打擊可謂不遺餘力。

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爲遏制中國發展,美惡意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

當地時間4月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稱,已將7家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聲稱其涉嫌“破壞軍事現代化的穩定”,“從事的活動有悖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

美國商務部公告顯示,涉及實體包括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成都申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深圳中心、無錫中心、鄭州中心。

這7家實體爲何被盯上?美商務部官員表示,這7家機構均參與了中國希望打造的世界首個E級超算(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的研發項目。而目前正在無錫中心運營的“神威·太湖之光”,則是世界上首臺峯值運算性能超過每秒十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的超級計算機。

2020年8月29日,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工作人員在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旁工作。

7家實體中,申威背靠無錫江南計算所,主要研發CPU芯片。2010年,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採用了申威CPU;2016年,申威的CPU又用在了無錫“神威·太湖之光”超算裏,幫助其連續三次登頂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並且實現了CPU和操作系統的全部國產化。

2009年5月,科技部批准成立國家超算天津中心,隨後又批准成立了深圳、濟南、長沙、廣州、無錫5家國家級超算中心。被列入“實體名單”的國家超算鄭州中心,2020年10月剛剛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是全國第7家批覆建設的國家超算中心,也是科技部出臺認定管理辦法後批覆建設的首家國家超算中心。

4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國政府爲了維護自身科技壟斷和霸權地位,遏制中國發展,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濫用“實體清單”,不擇手段惡意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針對美方的有關措施,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超算的飛速進步,引起美國警惕和打壓

超級計算機,爲何備受矚目?

顧名思義,超級計算機,是具有很強的計算和處理數據能力的計算機。一般來說,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平均每秒1000萬次以上,存貯容量在1000萬位以上。

美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領先。

儘管起步晚,但中國從“銀河”到“天河”“神威”等一系列超級計算機是世界範圍內叫得響的品牌。中國超算不但實現了自主創新的諸多“第一”,而且接連幾代登上世界“速度巔峯”。

2009年,我國發布峯值性能爲每秒1.206千萬億次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成爲美國之後第二個可以獨立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2016年,國際超算大會公佈新一期世界500強超級計算機排名,中國第一臺全部採用國產處理器構建的“神威·太湖之光”成爲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其系統的峯值性能、持續性能、性能功耗比等三項關鍵指標均爲世界第一。在全球最強500臺超級計算機中,中國佔到了167臺,數量首次超過美國。

本次被納入“黑名單”的7家實體,或與中方打造的E級超算項目有關。E級超算是指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數學運算的超級計算機,被全世界公認爲“超級計算機界的下一頂皇冠”。

美國之所以對E級超算如此關注,主要因爲超算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都有着重要價值,在很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祕書長張雲泉指出,E級超算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健康危機、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能發揮巨大作用。“從目前來看,E級超算主要面對一些具有重大計算的需求,如全球氣候變化模擬、天體物理大數據的處理、模擬宇宙的演化、新型材料驗證及無庫存核武器仿真等。”

公開報道顯示,美國去年相繼宣佈建造“極光”“前沿”和“酋長巖”三臺E級超算,交付時間預計爲2021年至2023年。而中國也在E級超算領域部署“三連發”,自主研發的E級超算“天河三號”原型機、神威E級原型機和曙光E級原型機系統已於2018年完成交付。

2015年4月,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超算芯片禁售,從產業鏈條和技術層面進行遏制。中國以創新爲突破,完成了超算自主可控生態體系的初步建設。2016年6月,採用中國自主研發處理器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成功接棒基於英特爾芯片的“天河二號”奪下第一;“天河一號”“天河二號”則小規模試用了自主研製的飛騰CPU。

2020年11月12日,國產飛騰芯片在2020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上展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中國超級計算機在應用方面發展良好,高端應用連續兩次獲得國際高性能計算機的最高獎——戈登貝爾獎。

中國超算的飛速進步,引起了美國的警惕和打壓。“超算能力對於許多,或許是所有現代武器和國家安全體系的開發都至關重要。”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美國“清單打擊”頻頻指向中國科技領域

美國近年來針對中方的技術打壓,早已有跡可循。

2018年8月13日美國總統簽署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明確禁止美國政府部門在通訊和視頻監控等領域採購中國公司的服務與技術設備,包括但不限於華爲、海康威視、大華科技、中興等;2019年5月15日發佈確保信息通信技術服務與供應鏈安全的行政命令,華爲被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列入“實體清單”。

2021年1月15日,小米、商飛、中微半導體等9家企業被列入所謂“清單”,並限制美國投資者交易這些公司的證券;1月14日上午,BIS宣佈將中海油加入“實體清單”,對其進行出口管控;1月5日,特朗普在卸任美國總統前15天再發總統行政令,欲下架和限制支付寶、騰訊QQ、WPS Office等8款中國公司的應用軟件。

美國政府的“清單打擊”頻頻指向中國科技領域。美國政府主要以三個清單和總統行政令作爲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手段,分別是實體清單、軍事最終用戶清單(MEU)、所謂“共產黨中國軍隊公司清單”。這三個清單主要限制中國企業的供應鏈和融資,總統行政令則限制中國企業在美開展業務。上述制裁可以疊加使用。

三個清單中,最爲熟知的是牽涉華爲的“實體清單”,這也是美國各類經濟和供應制裁中最嚴酷、歷史最長的一種。自2019年5月起,美國政府針對華爲開啓了多輪供應制裁。簡單說來,進入“實體清單”就意味着:美國供應商向其出口需要先獲得美國政府發放的許可,而這類許可會受到嚴格的審覈和限制。

其餘兩個清單則是美國政府在2020年大力推動的新制裁手段,均以企業涉及軍工或者和軍事關聯爲藉口。二者的區別在於,MEU和實體清單均屬於供應限制,由美國商務部主管,而所謂“共產黨中國軍隊公司清單”則是從融資層面切入,意在限制美國人士交易公司的證券和衍生品,由美國國防部制定。去年12月,58家中國企業被列入首批MEU清單,包括上飛、西飛等多家飛機制造商;目前進入“實體清單”的則包括華爲、大疆、中海油等幾十家中國企業及實體;已被列入所謂“共產黨中國軍隊公司清單”則包括中芯國際、華爲、浪潮、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航天科工、中國鐵建等44家中國企業。

美國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這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整個世界。”4月9日,就美方宣佈將7家所謂“支持中國軍隊現代化”的中國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一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亮明立場,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並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美國出口管制制度對中國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在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凌光看來,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增加中國企業技術引進的難度,二是影響中國企業對外國企業的投資收購,三是危及中國的關鍵產品產業鏈的供應安全,四是影響中美兩國的科研合作、專家學者交流訪學、留學生的自由流動。

製造業環環相扣,供應鏈不僅決定着成本控制,也決定着效率提升與產業安全。

2020年3月,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一項報告顯示:針對中國公司的禁令將給美國的科學技術革新造成巨大損失,未來可能造成美國半導體公司的全球市場份額下降約8%,收入損失16%。如果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完全與中國脫鉤,將使美國損失高達18%的全球份額和37%的收入。

“供應鏈博弈與地緣政治博弈存在根本不同,套用傳統思維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將不可避免地令整個供應鏈出現萎縮,其給任何一方帶來的損失遠遠大於任何可能獲得的收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譚笑間說。

有專家分析指出,短期來看,中美兩國供應鏈依然難以完全脫鉤,美方爲避免過分傷及美企在中國的利益、危及自身市場份額,仍會遵循“窄領域”“間歇性”等特徵。同時,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掌控整個供應鏈,也不可能長期佔據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只有堅持合作共贏,才能做大供應鏈的全球市場,實現科技的共同進步。

任何想要卡中國脖子的做法,只會加速中國的進步

技術創新是一個從基礎科研到創新發展,再到市場擴散的過程。尋求技術的領導權,不僅需要完備的工業基礎和研發支出,還需要紮實的基礎教育和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科研體系、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金融市場,以及有一定容錯率的社會氛圍。

隨着中國科技水平的穩步提升,尤其是在關鍵核心領域的持續加速,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很有可能會深入到毛細血管。可以預見的是,技術創新在一段時間內將成爲美國遏制中國的關鍵詞,同時也是中國能否突圍的關鍵詞。

“任何想要卡中國脖子的做法,只會加速中國的進步,讓自己加速失去競爭優勢。”今年兩會期間,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的這句話引起了廣泛共鳴。

創新將如何改變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用一個個具體的目標爲我們擘畫了這樣一幅圖景——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佔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7%;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10%……

圍繞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規劃綱要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瞄準科技創新源頭,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佈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此外,規劃綱要就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提出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英雄不問出處,能者盡展其才”,我們正迎來科技創新萬馬奔騰的全新局面。

無論是芯片、工業軟件、航空發動機,還是新材料、新能源或更多領域,長遠來看,要切實解決生產供應上的“卡脖子”問題,中國企業必須加快推進關鍵技術、軟件、設備的研發生產工作。正如華爲在一封全員信中寫道的,“前路更爲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