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無人機成爲市場寵兒

在山東青島平度市蓼蘭鎮勝利村,植保無人機在進行小麥條鏽病防治噴灑作業。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

眼下小麥正處於孕穗期,對小麥赤黴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尤爲關鍵。安徽阜南雨露農業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家生正在組織多架無人機進行小麥赤黴病防治作業。侯家生說,合作社今年託管了2萬畝小麥,目前簽訂了15萬畝左右小麥植保訂單。一架無人機一天能噴灑農藥500畝以上,相較於人工一天僅噴灑農藥10畝左右,大幅提高了植保效率。

近幾年農業無人機在農林植保領域加速普及,成爲農民進行田間植保的“新寵”。據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市場監測,農業無人機年度銷量從2017年的不足千架發展到2020年的1.53萬架,四年時間增長了17倍;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0.55億元擴張到2020年的7.75億元,四年時間增長了14倍。“從目前銷售情況看,今年農業無人機市場銷售依然會有較好增長。”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信息諮詢部主任張華光說。

張華光認爲,農業無人機市場火爆是各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首先是政策助推。2017年12月工信部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8年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2018-2020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的通知》;2019年有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吉林、福建、甘肅、江蘇等進入補貼試點的省市,明確表示要鼓勵無人機在植保領域的發展創新,進入地方的補貼品牌由2017年的22家發展到2020年的69家。其次是終端拉動。購買農業無人機的用戶多爲服務組織,他們組織植保專業飛行隊,給用戶提供植保作業服務。農業無人機作業效率高,作業收益也隨之提高,刺激了該市場的飛速發展。第三,農業無人機不斷擴大應用功能,價格持續走低。農業無人機植保對象除了水稻、玉米、小麥和棉花等大田作物外,逐步擴展到葡萄、柑橘、茄子等瓜果蔬菜以及花生、油葵、油菜和茶園等經濟作物。農業無人機功能由單純植保向播種、施肥等作業領域延伸。

植保是當前制約我國農機化發展的“短板”。與傳統植保機械相比,農業無人機不受地形條件限制,能夠進入水田、丘陵、山地等植保機械進不去的地方開展高效作業。而且農業無人機實現了人、藥分離作業,保證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有效降低農藥使用量和用水量,在安全、環保、防治效果、成本等方面明顯優於人工噴灑。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發展智慧農業。“農業無人機在田間作業的過程中,會自動記錄噴灑農藥、施肥、播種的用量、地理位置、作業時間等數據,爲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併爲農業生產者提供預測和指導。從這個角度看,農業無人機是一把開啓智慧農業的鑰匙。”極飛科技CEO彭斌說。

作者:劉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