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普不是剛需但是必需

4月6日《****》“讀書”專欄張雙南的文章“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作者是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此文爲《愛上科學·科學引領未來》系列書序言)。

文章認爲:“接受科普是獲取學校沒教或者前沿科學知識。只有知識結論不夠。沒有科學素養、缺少科學精神、不掌握科學方法,就會邊學邊忘、人云亦云,這也是今天騙局謠言依然有市場主要原因。‘科普’不是剛需”。

科普不是剛需,但是必需。

東京都市,日本出租車司機,西裝革履,雪白手套,彬彬有禮,乘坐其車,賓至如歸。而在瑞典,出租車司機,亦是穿戴整齊,等候載客期間,閱讀世界名著……日內瓦街頭,外國人查看地圖,當地行人主動“搭訕”:我可以幫助你嗎(May I help you)?

“人生能有幾次搏”!容國團迴歸祖國大陸之前,曾在香港的康樂館陪顧客打乒乓球。他少年失學,只讀了七年書,卻總是抓緊時間自學,細讀古今名著,學習英語,練習書法。1958年,他在廣州一呼:“要奪取世界冠軍”!有人勸容國團:“壯志可嘉,萬一實現不了,將貽笑於世”。容國團說:“爲國爭光,此其時也。之所以公開表態,就是要拼盡全力,不留退路”(《我與乒乓球——徐寅生自傳》)!

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上演話劇《莫斯科人》,新入廠的大學生“家訪”廠長,交談當中,本以爲作爲廠長,只懂得生產要素,成本覈算。哪知道,文史哲學,音樂美術,樣樣精通,侃侃而談。大學生向廠長詢問原因,廠長回答是,因爲我喜歡所有的這一切!劇場掌聲雷動。

赫魯曉夫夫人不像丈夫那樣沒有教養,她有高雅的愛好,如古典音樂、芭蕾舞、法國和俄國文學等,而且在討論這方面的問題時,顯示出她的知識相當豐富(《領導者》尼克松著)。

張雙南在該文開頭引述:“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2021年4月10日馬秀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