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21世紀,我們常不禁思索: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能將爲人類的衣食住行、新經濟的方方面面,乃至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本身,帶來怎樣的一場革命。

事實上,我們無需通過暢想未來的“人工智能新世界”來確定人工智能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今天,人工智能已經給人類的各個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金融、醫療、安防、製造業、餐飲業、旅遊業……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加入“AI”陣營。

那麼,人工智能的深度運用對於未來職業發展以及職業教育來說,又意味着哪些機遇和挑戰?

作爲一所以培養現代服務業從業人員爲主的大型綜合性公辦學校,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緊跟趨勢,在5G、人工智能來臨的時代風口,大膽革新、動態調整學校的專業佈局,優化形成以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爲基礎,以“智能服務”爲核心的三大專業羣。

可以說,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人工智能”與專業建設擦出的火花,不拘泥於某一個專業、某一門課程,或某一項技術。它作爲一種底色,紮紮實實融進了學校專業建設的方方面面。

亮點一

面向未來,打造前沿性人工智能“新專業”

科學技術的更新迭代,創造了更加智能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的,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與培養模式的變革。

爲適應徐匯人工智能產業的規劃與發展,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對專業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點建設人工智能影像信息處理、大數據分析、數字媒體等人工智能範疇專業,涵蓋圖像識別、視覺分析檢測、電競直播、導播以及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新領域,形成了貼有“人工智能”標籤的信息技術專業羣。

在人工智能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方面,持續推動和完善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中高貫通培養工作,積極促進信息技術專業羣中高、中本貫通試點建設,實現了課程體系貫通、職業技能培養貫通、教學資源貫通、教學管理貫通、育人機制貫通。同時,各專業培養內容又彼此關聯,各有側重,適應不同能力的學生的發展需求。

如中本貫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課程以“遊戲內容的開發製作”爲核心,側重於虛擬現實、智能交互式設計等;中高職貫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與中專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則側重於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

在良好的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基礎上,2019年學校新設“計算機應用(人工智能影像信息處理)”專業並首次招生,受到社會高度關注,100%完成招生計劃。據瞭解,未來在新校建設中,學校將以“計算機應用”與“計算機應用(人工智能影像信息處理)”這兩個專業爲主,增加實訓設備的投入,進一步打造形成智能服務實訓中心。

不僅如此,學校還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應用創新中心的建設和新形態教材的研發,構建數字化實驗項目及教學資源庫,提供即學即用的AI環境、構建集成教學載體,並率先與行業中的領軍企業華爲進行全面合作,打造專業發展前沿平臺。

這意味着,在行業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華爲企業,將在這裏爲你的專業成長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信息技術專業羣”涵蓋的專業種類之多,培養模式之完整,放眼整個上海市職教系統,你很難再找出能與其比肩的一所。

亮點二

“人工智能”進課程,傳統專業煥“新顏”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並不意味着與傳統產業的“分割對立”。如何讓傳統專業在“人工智能”的引領下,重新煥發出“時代生機”?

將人工智能元素深度融入專業課程建設中,給予學生更多選擇。這是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作出的回應。

如在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中,新設“陶瓷AI修復”。這個冷門但未來可期的寶藏專業不僅首創“2+1”中本貫通培養模式,即由2所應用本科院校和1所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進行專業的中職——本科貫通培養教育模式;還在滬上中本貫通專業中首創了雙學位學制。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完成三年中職階段學習後,進入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同時可以選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輔修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修復)”,畢業了雙學位成功在手。

實際上,文保專業在現代科技背景下,已經成爲一門文、理、工科交叉滲透的綜合學科,追求的是“文理雙全”的人才培養。近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爲新時期的“技術+藝術+科技”應用型古籍修復、書畫裝裱人才,學有所長、發揮所長當仁不讓。

換句話說,你無需再爲自己不夠“心靈手巧”不能完成手工修復而感到遺憾,在信息技術管理學校,你大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文物進行數據分析,在“新潮”的科技運用中,還原傳統文物之美。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爲旅遊航空專業的革新帶來了契機。

大數據統計顯示,未來旅遊呈現出四大趨勢:散客化、碎片化、定製化、持續性動態化。這些新的發展趨勢,使得如何爲遊客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變得極具挑戰性。同時智能化商業運營促使傳統服務模式轉型升級,新運營模式優化更新,由此產生大量新職業、新崗位。

這樣的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給學校旅遊航空專業羣的建設指明瞭發展的方向。

在原有的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專業羣主動對接前沿技術,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專業內容進行調整和開發,以此推動傳統專業的更新升級。由此,原本的航空服務(空港地面服務)等專業迭代更新,搖身一變爲更適應時代發展的智慧機場運營管理專業。

亮點三

全員普及,培養每位學生的“智能服務素養”

作爲21世紀的學生,要如何獲得適應未來的能力,成爲未來時代所需的人才?掌握技術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具備智能服務的視野與素養。

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正在做的,就是這麼一件事。提到人工智能,很多同齡的孩子仍處於“一臉茫然”的階段,而信息管理的孩子,人人都能說上幾句。

因爲在這裏,人工智能不是少數人的特權,它與每個學生都相關。

據瞭解,學校面向全校所有專業學生開設了《走進人工智能》、《智能服務導論》兩門通識課程,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智能服務理念,形成學校智能服務教學特色。該課程由學校專業教師、同濟大學教授團隊和華爲企業專家共同編寫,緊貼市場需求、符合行業發展現狀、尊重職業教育規律。

在文化藝術專業羣與旅遊航空專業羣,智能服務素養培養則體現得更爲極致。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開始佔據文化創意產業和現代信息產業的核心地位,並不斷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標智慧城市建設與文化產業創新需求,“人工智能+文化藝術”將是徐匯打造以科技服務爲核心的服務品牌的重要載體。

文化藝術專業羣的建立,旨在通過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傳統優勢專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緊密結合,同時重點發展以智能服務爲基礎的圖書檔案數字化管理專業,以培養學生新媒體運營與創新服務能力爲核心,實現服務與技術的深度融合。

該專業加強國際化合作辦學,拓展中英、中澳國際交流與合作,重點面向新技術發展與現代城市建設所需的城市藝術設計、文創產品開發、產品創意設計等方向,培養具備懂藝術、會製作、能營銷的創新型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帶動和促進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

而旅遊航空專業羣,則直接服務徐彙區構築海派文化發源地、打造以海派之源爲名片的文化品牌,力圖以中餐烹飪、民航運輸服務專業爲龍頭,推進烹飪工藝與營養、民航運輸服務、航空物流管理、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等貫通專業可持續發展,整合西餐烹飪、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航空服務(空港地面服務)等特色專業,服務上海市及區域經濟發展。

除內涵建設之外,學校在硬件配備上,在南部新建佔地60畝的人工智能學院,擁有多項凸顯“智慧校園”特色的專項設計,如“智慧校園基礎設施”“應用支撐平臺”“智慧校園雲平臺”“數據應用中心”和“智能樓宇安防中心”等,全力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的未來式校園環境;在周邊環境上,在徐彙區政府的支持下,依託區域人工智能重要基地——華涇AI小鎮、濱江西岸,積極規劃組建人工智能產學研一體化基地。

如此,一所兼具人工智能“內涵培養”與“硬件設施”的硬核校園面貌,正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大家眼前。

據瞭解,未來三年上海市信息管理學校將以新建南部主校區爲契機,繼續以人工智能引領學校創新發展,優先佈局人工智能職業教育資源。

相信這樣一所以智能服務+職業教育爲特色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未來將會成爲上海職教產教融合的新標杆,而這裏走出來的學生,也勢必將成爲徐匯乃至上海城市建設中炙手可熱的智能服務型人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