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良率抬升!銀行信用卡疫情症狀凸顯:“大塊頭”新增卡量放緩,區域銀行高歌猛進

信用卡“狂飆”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國有大行累計髮卡量仍居絕對優勢。工行、建行等累計髮卡量仍然居前,但這些“萬億張俱樂部”銀行信用卡中心成員們延續了2019年“慢下來”趨勢,去年新增髮卡量呈不同程度萎縮。

相比之下,一個顯著變化是:一些零售業務基礎較好的股份行、區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仍然保持高歌猛進。其中不少採取了與互聯網大公司合作的方式,業內人士指出,“區域性銀行發展零售業務亟需的獲客、客戶粘性以及嚴格風控,與第三方互聯網公司的流量、場景、技術優勢不謀而合。”

但規模擴張,加之疫情等多因素影響,已披露財報的銀行中,半數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在去年出現抬升,渤海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高達6.26%、較上年上升4.93個百分點,在已公佈數據的股份銀行中居首位。

多家銀行在年報中強調2021年信用卡業務仍處於風險釋放期。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爲,“信用卡不良高點已過”,比如通過業務結構調整和收縮,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去年信用卡不良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下滑,從去年三、四季度看多項風險指標正全面向好。

從經營質效來看,招行信用卡仍然以4.34萬億交易額居行業之首,但受疫情衝擊首次出現了下滑。相比之下,信用卡激勵用戶的消費信貸、消費分期帶來的利息收入正日益成爲信用卡收入的重要來源。

新增卡量分化:“大塊頭”速度放緩,區域銀行高歌猛進

國有大行累計髮卡量仍居絕對優勢。從累計髮卡量看,“宇宙行”工行以1.6億張仍然佔首,其次建行1.44億張,中行、農行1.3億張不相上下。

流通卡量數據方面,不完全統計,招行、交行、平安、浦發和郵儲銀行5家銀行公佈了相關數據,招行以9953萬張流通卡量領先;郵儲銀行結存卡量3679萬張、同比增長18.32%,近年發力零售轉型的郵儲銀行以信用卡爲抓手快速擴張,增速連續兩年處於同業首位。

不過,從增長率來看,這些“萬億張俱樂部”的銀行信用卡中心成員們延續了2019年“慢下來”趨勢,去年新增髮卡量均明顯放緩。更明顯的是2020年新增髮卡絕對量也呈不同程度萎縮。

去年新增髮卡數量數據顯示,僅建行、農行和平安信用卡超過1000萬張,相比2019年多家大行、股份行髮卡量超過千萬張的現象明顯下滑。

比如工商銀行截至年末,信用卡髮卡量達到1.6億張,比2019年末增加約100萬張,但這一新增卡量較上年已少增了700萬張。

相比這些“大塊頭”們增速放緩,另一個顯著變化是,一些零售業務基礎較好的股份行、區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仍然保持高歌猛進。

興業銀行去年新增髮卡469.54萬張,在股份行新增卡量規模靠前。渤海銀行2020年新增髮卡量26.98萬張,而該行累計髮卡量也不過51.09萬張。

區域城商行中,天津銀行信用卡累計髮卡突破百萬張、比上年增長了84%;青島銀行信用卡累計髮卡203.71萬張 較上年末增長75.16%,增速都非常亮眼。

而這兩家銀行背後,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即積極與美團等第三方互聯網大公司合作,用技術手段髮卡、獲客流程。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2019年,天津銀行的新增髮卡中,美團聯名信用卡髮卡佔比達99.2%;青島銀行美團聯名信用卡一年時間累計發行量達到181萬張;江蘇銀行同比上年增加6倍,其中美團聯名信用卡髮卡突破百萬。

“區域性銀行發展零售業務亟需的獲客、客戶粘性以及嚴格風控,與第三方互聯網公司的流量、場景、技術優勢不謀而合。”某互聯網平臺金融業務部門技術負責人向券商中國記者介紹,互聯網平臺也樂意開拓、聚焦區域性銀行的數字化運營全流程服務,尤其是零售業務基礎好、品牌認知度高的銀行,通過技術和資源協同實現1+1>2的效果。

信用卡疫情症狀:工行消費額大降19.9%,招行貸款大增11.27%

從經營質效角度看,銀行信用卡的交易量,消費分期貸款指標更爲直觀。

“信用卡傳統收入來源主要是三處:息費收入(含分期或逾期)、刷卡回佣和年費收入。”一位資深銀行信用卡行業人士向記者解釋,信用卡的交易額規模,是持卡用戶的消費刷卡量(規模)和活躍度(頻次),與之掛鉤的刷卡回佣(商戶承擔),長期以來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消費金融發展,信用卡大力開拓場景金融貸款,鼓勵客戶分期,這些正成爲信用卡收入的重要支柱。

不過,疫情波及餐飲、旅遊、文娛消費活動,銀行信用卡的交易量也受到不小衝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信用卡貸款餘額大幅增長,利息收入對信用卡收入貢獻明顯。

以“零售之王”招行爲例,2020年末,招商銀行實現信用卡交易額43410.71億元,雖然仍居於行業之首,但同比下降了0.17%;相比之下,去年末招行信用卡貸款餘額達到7466.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27% ,而去年招行信用卡利息收入也達到了563.38億元、同比增長4.33% ;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61.75億元、同比增長0.72%。

部分大行的信用卡交易規模降幅明顯。2020年,工商銀行信用卡消費額2.58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9.9%。中國銀行信用卡消費額1.64萬億元,同比下降7.75%;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2.44萬億元,同比下降4.83%。建設銀行去年新增髮卡量1100萬張,但消費交易額3.05萬億元,同比下降3.2%。

另一個日益顯著的趨勢是,相比之前的信用卡刷卡回佣帶來的收入,基於場景的消費貸款、消費分期,是部分銀行尤其是區域性銀行在保持信用卡快速擴張中的重要着力點。

比如渤海銀行,近兩年才發力信用卡業務,累計髮卡量也沒有過百萬,但是該行去年就上線了6個消費分期新產品,新增車位分期、家裝分期、教育分期等3個專項分期消費場景,累計批覆了66個分行場景合作項目,持卡用戶分期收入佔比也保持在了50%以上。

更多行業人士認爲這是大勢所趨。同盾科技金融科技首席專家楊景香告訴記者,信用卡市場仍將畫出一個長期增長的曲線,精細化的客戶運營能力和差異化的產品定價能力將是贏得未來的重要因素。

“抓住線上經濟紅利,通過平臺合作,場景化獲客;以客戶爲中心,構建開放信用卡生態圈。”他認爲,“打破僵化、優化定價,圍繞存量客戶和增量客戶拿出繡花針的功夫,增量市場就來自於這裏。”

不良率最高點已過?7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受疫情影響,信用卡貸款風險加速暴露。在16家已披露年報的銀行中,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7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比上年有所上升。

渤海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高達6.26%,較上年上升4.93個百分點,在已經公佈數據的股份制銀行中居首位。

各大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上升。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從上一年的2.48%上升到了2020年的3.28%,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從1.74%上升到了2.38%,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從1.66%上升到了2.16%。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率2.16%,較上年末增長0.69個百分點。

建行、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仍在2%以下,截至去年末分別是1.40%、1.66%,也分別增加0.37、0.31個百分點。寧波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爲0.97%,比上年也有所抬升。

“新冠疫情以來,經濟環境受到較大沖擊,部分行業人羣還款能力出現下降,信用卡貸款風險加速暴露,銀行業信用卡貸款整體呈現風險上升態勢。”民生銀行在年報中坦言,“2020年新戶逾期率0.5%,同比下降0.38個百分點。2020年下半年新發不良比上半年下降25.88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稱,從不良貸款率結果看,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在同業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卡覈銷和不良資產證券化處置力度有待加強。未來該行信用卡將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有一些銀行信用卡中心則通過規模收縮,實現了資產質量的好轉。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均較去年末有所下滑。

2020年,工行未使用信用卡信用額度1.02萬億元,較上年下降11.79%;信用卡透支餘額6816.10億元,同比增長0.54%,增速較上年下降7.68個百分點。規模擴張速度收縮之後,工行2020年信用卡透支不良貸款同比減少20.88億元至129.06億元;不良率下降0.32個百分點至1.89%。

根據交行業績報告,該行信用卡貸款不良貸款105.58億元,不良率2.27%,相比去年末的不良率已下降0.11個百分點。去年年中該行信用卡不良率高點2.90%,去年三季度開始回落,到2020年末較最高點下降了0.63個百分點。

“過去兩年,我們在信用卡髮卡審批、貸中管理、貸後催收等環節採取了一系列風險管控措施,比如,提高信用卡客戶准入標準,調優初始額度策略;優化風險識別和計量模型,加強高共債客羣管控;強化催收合規管理,逐步化解潛在風險等。”近日,交通銀行相關負責人在回覆記者關於該行信用卡不良率問題時解釋,多項風險指標正全面向好,“新增不良額連續兩個季度下行,去年三、四季度分別環比下降25.33%和25.30%,平均綜合遷徙率逐季下降,已恢復到風險爆發前的2018年上半年水平。”

多家銀行在年報中強調2021年信用卡業務仍處於風險釋放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繼續釋放,資產質量仍將面臨一定壓力。

中信銀行在年報中稱,貸後堅持現金清收、常規覈銷和不良資產證券化並行的多樣化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同時,積極主動探索信用卡批量轉讓業務,全力以赴壓降不良。招商銀行在年報中稱,多因素影響下,信用卡逾期規模及不良等相關指標面臨短期階段性上升的壓力,不過好的現象是,2020年下半年起,信用卡各項風險指標已趨於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