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南京審計大學2018級經濟學專業學生約日古麗·吐爾遜身上有很多個身份: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創業達人,在家鄉新疆克州地區建立實驗基地,讓當地每畝農田棉花產量增長2公斤;她是江蘇高校創投俱樂部聯盟理事、南京審計大學KAB創業俱樂部執行主席;她還是個心懷感恩的姑娘,在家鄉新疆開展義務支教,讓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最讓約日古麗·吐爾遜牽掛的,是新疆的棉花。

約日古麗·吐爾遜在新疆棉花基地

高中開始創業,想要在新疆加工生產新疆的棉花

約日古麗·吐爾遜的家鄉新疆克州盛產棉花,從小目睹父母在棉花地裏辛勤勞作,她就想着如果有一天父母能不這麼辛苦,坐在家裏就把棉花種了,該多好呀。

2016年,約日古麗正上高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公路上看見車隊滿載着家鄉的棉花運往其他城市加工生產。“新疆的棉花爲什麼不在新疆加工生產?”她想試試在家鄉做集棉花種植、加工、生產、銷售爲一體的服裝公司。“不知道是因爲年輕,還是因爲太想爲家鄉做點事,與小夥伴湊了差不多1萬塊就‘開幹’了。”

學業壓力大、調研不充分、資金不充足等問題接踵而至。“記得英語課上,我總是走神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叫了我好幾聲都沒聽見,下課後被叫到辦公室談了好久。”期末的時候,她還跟小夥伴們參加了兩次創新創業大賽,“結果不用說了,失敗。同時,成績也一落千丈。”

賽後,還沒收拾好失敗心情的她又接到個壞消息,服裝廠產品滯銷,上游廠家催貨款,線上平臺催租金,繁重的學業壓力,壓得她快喘不過氣來了。“如果當時我能再湊到1萬塊,堅決不會放棄的。”她說。

最後,她把滯銷的產品低價賣出一部分,剩下的送給了同學。約日古麗很不甘心。她認爲,這次失敗是個起點,“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上一所財經類大學,在那裏我相信會有更專業的老師和更好的環境來幫我實現創業夢想。”

在南審,她實現了自己的“棉花夢”

2018年,約日古麗來到南京審計大學,她說,“南審經濟學專業全國排名很前,在這裏學習可以幫助我透徹地瞭解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南審,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獲2020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大賽華東賽區銅獎

在去南審報道前,約日古麗對家鄉“戀戀不捨”,不僅是家鄉一草一木,更多的是她的棉花項目。

高考結束的那個暑假,她看見爸媽開着噴灑機車給棉花噴農藥,這種噴灑方式過時不說,更重要的是破壞了花骨朵,影響來年產量。她想做點什麼,卻一時沒有什麼頭緒。直到在網上看到了一條人工智能助力農業生產的報道。“我覺得我的機會來了!”約日古麗說。她想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來代替目前的噴灑方式,但是由於農戶對這一技術瞭解甚少,項目前期並沒有得到太多支持。轉眼間,到了開學季,約日古麗不得不暫時擱置項目。

來到南審,約日古麗加入了創業社團,在這裏她遇到了給自己極大幫助的學長學姐和老師。約日古麗說,她在南審創新創業路上非常感謝唐國華和周丹唯兩位老師。“參加比賽要從前期的策劃案到計劃書再到答辯PPT,兩位老師一直都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幫我修改,有時爲了精準無誤,還幫我找專家諮詢。”她參加過10餘項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大賽,曾獲2020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大賽華東賽區銅獎等獎項。

多次參加比賽的經歷讓約日古麗對家鄉的棉花項目有了新思路,她開始着手棉花項目,從地推宣傳到選取當地40畝實驗田建設基地,一個個流程約日古麗手到擒來。

“理想總是美好,但現實總是骨感。”約日古麗說。在一次比賽中,她信心滿滿地拿着醞釀已久的項目闖入決賽,但結果卻不如人意。現場評委對農藥配比提出了質疑,“配比真的太難了,因爲我不是學農的,農戶們也都是根據經驗來的,想要做好必須有專業知識的人加入纔行。”

她和小夥伴們那段時間很焦慮,不想因爲配比的問題讓項目再次“流產”。約日古麗想,既然要建實驗基地,那農學專業師生肯定感興趣,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她走訪南京和新疆很多有農學專業的高校介紹自己的項目。“學農肯定會做實驗,我給他們提供實驗基地,他們給我們提供數據,這樣一舉兩得。”沒想到,真的就成功了。

有了數據,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大幅提高,她和夥伴們在當地一家家地推廣,重點介紹無人機噴灑農藥的優勢,“無人機噴灑農藥一方面是可以將農藥噴灑更均勻,另一方面空中作業大幅減少了噴灑過程中對棉花的傷害。”

項目在她的家鄉得到村民的認可,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格達良鄉進開展,項目實施以來爲當地農民實現了棉花增產,農戶每畝可增產2kg棉花。項目實施過程中,招收當地貧困戶,給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助力精準脫貧。

隨時監測、隨時防護對農作物的種植至關重要,接下來約日古麗想把這個環節作爲今後的努力方向。“我想建立一個大數據平臺,操作人員在後臺隨時監測地裏情況,及時地瞭解、處理地裏的情況。”她說。

受到資助16年,她將愛心接力棒傳遞出去

約日古麗在採訪中說,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績,十分感謝黨和國家給予她的巨大幫助。從一年級開始,她受到了美疆助學基金會的資助,整整16年。

因爲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美疆基金會的資助,讓她從西部到南京上大學。“東部地區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城市化建設速度都很快,這麼多年我受到國家的政策幫助,走出偏遠地區,我一定要將我所學、所見、所得帶回去,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來,將來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好。”她說。

這麼多年來,約日古麗一直堅持支教家鄉,從高中開始,利用每個寒暑假的時間給當地孩子們補課。她輔導過的中小學生有30多人。每年回家沒過幾天,她家裏就有好多學生過來上課。

其中一個孩子她教了很多年。“從小學開始我就帶她,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她英語成績只有60分,我從單詞的發音、拼寫這些基礎開始教她,她願意學我也願意教。她高考英語考出120分的好成績。”

去年,約日古麗作爲美疆資助基金的學生代表受邀參加央視CGTN頻道的採訪,採訪中她說道,“家鄉像她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既然我比他們先走出來,那幫助他們走出來就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現在,她想組建一個支教隊伍,向當地民衆講解“教育脫貧”的重要性,利用寒暑假給當地孩子進行全方位輔導。“16年來,國家政策的幫助和基金會傾情的資助,成爲了我努力學習的動力。我想成爲並帶着家鄉的孩子一起成爲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

通訊員:潘洪波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