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高發的眼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屈光不正,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把它列入亟待解決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來,電子產品的普及也使得近視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的增加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焦慮不已。眼科醫生們通過臨牀觀察發現,家長們有時候是乾着急,但卻是緣木求魚,不得其法。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近視防控的那些“坑”。

01誤區一:孩子上學後,才需要查視力

平時生活中,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斜着看、歪頭看、眯眼看、揉眼看或很近看電視和書時,就要警惕,可能是視力有問題了。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爲孩子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檢查開始時間最好不晚於3歲,有助於儘早發現眼疾、屈光異常如近視、散光、高度遠視、斜弱視等,篩選出近視眼“危險分子”,及時防控近視進展,提早進行干預。

02誤區二:孩子還小,度數不高=假性近視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近視時常常會脫口而出:“是假性還是真性”?許多人相信孩子小,度數小,就是假性近視,是可逆的。其實假性近視是指近距離用眼過度,眼睛的睫狀肌調節緊張所導致的暫時性視力下降,經過休息或應用睫狀肌麻痹劑滴眼後,視力能恢復正常。但在常規的醫院檢查中,已經散瞳驗光,如果檢查出近視度數,就不再是假性近視,即使孩子年齡小,度數小,也已經不是調節緊張性的假性近視。

所以,當孩子出現視力下降,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散瞳驗光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視,對於大部分的近視兒童,選擇4-6小時就可以自行恢復的快速散瞳驗光足以。

03誤區三:眼鏡看遠戴,看近不戴

正常眼與戴鏡(度數合適)的近視眼看近時眼睛都需要調節,通過調節改變眼睛的焦距,將光線聚焦點從遠處移到我們看的近距離物體上,這才能看清晰。近視眼在不戴眼鏡的情況下,眼睛的焦距就在近處,眼睛可以偷懶不用調節就能看清,但是長期偷懶眼睛的調節功能就會下降,並且還會影響到眼睛內聚的能力,正常狀態下,看近時雙眼會向內一定程度的對眼,這就是內聚功能。除醫生有特殊交代的情況可以不戴眼鏡外,其他時候建議近視的孩子看遠看近均佩戴眼鏡。

04誤區四:越戴眼鏡,近視加深越快

散瞳後檢查出來的真性近視是不可逆的,大部分的近視眼是因爲眼軸增長導致,眼軸是指進入眼球的光線通路上,角膜前表面到眼底視網膜的距離,就像眼球的身高。還在身體發育期的孩子,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眼軸會隨着身體發育持續增加,因此近視度數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會不斷加深。

我們無法使發育的眼睛逆生長,就好像我們無法將一個長高的人變矮一樣。所以,近視加深並不是因爲佩戴眼鏡。而且,不戴眼鏡會加重眼睛的負擔,可能進一步刺激近視度數增加。因此,要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矯正視力。並且隨着眼軸增長,近視度數增加,要及時更換合適的眼鏡,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驗光檢查。

05誤區五:激光手術,根治近視

有些家長認爲近視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成年以後通過激光手術就可以治好。

從視覺角度來說,不管近視多少度都不容忽視,因爲人85%以上的信息獲取來自於視覺系統,中低度近視會影響視力,戴眼鏡會帶來生活不便。而高度近視特別是病理性近視更要高度重視,其眼底視網膜可能會出現病變,嚴重的會導致視力不可恢復的損傷,部分患者甚至會因此失明,據統計,病理性近視是50歲以上人羣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衆可能神化了激光近視手術的效果:首先,它並不能包治所有近視,超過一定度數的高度近視無法進行角膜激光手術,可能要考慮選擇其他治療方法,例如有晶狀體眼人工晶體(ICL)植入手術。其次,並不是所有度數適合的患者都能做激光近視手術,必須通過角膜、眼表等一系列術前檢查纔行。

更重要的是,近視手術其實治標不治本,手術只能摘掉眼鏡,並不能改變眼底,表面上近視度數消失了,但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的風險不會降低,所以,近視要從娃娃抓起,不要懷揣僥倖心理,坐等長大了再做近視手術,預防孩子近視,控制度數增長,更重要。

06誤區六:視覺訓練,包治近視

事實上,已經增長的眼軸、近視的度數和變薄的眼底視網膜都無法逆轉,還可能因爲過度訓練加重孩子的近距離用眼強度,加速近視發展速度。

很多家長爲了孩子的眼睛不放過任何機會,卻可能是南轅北轍,沒有采用正確的干預治療方案,反倒耽誤了孩子的眼睛。

07誤區七:沒時間戶外,全靠“OK鏡和藥物”

如今,國內外研究數據都證實了,近視防控“三板斧”——角膜塑形鏡(OK鏡),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以及戶外光照2小時/天——是確切有效的。但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大,無法保證充足的戶外時間,因此家長將防控近視全部依賴於OK鏡和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其實,OK鏡和低濃度阿托品不是每個孩子都適用的,需要進行角膜形態、眼表狀態、調節功能的檢查,通過檢查後才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近視發生發展的機制目前尚不明晰,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充足的戶外光照纔是最根本的防控法門。一旦近視,便很難逆轉,也不能光靠醫療手段干預。

其實,大部分近視是可以預防的。通過良好的行爲習慣,減少電子產品使用和近距離用眼,增加戶外時間,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奔跑,何樂而不爲呢?

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 徐瓊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