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有記憶,知道親,知道痛;國家有記憶,知歸途,識來路。我們以敬畏,敬無畏。”4月11日下午,600多名師生和家長代表在學校報告廳,聆聽華中師範大學東莞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東莞華中師大附中”)大講堂。中國攝影家、歷史紀錄片導演左力爲本期大講堂主講嘉賓。

在大講堂上,左力將重走長征路上的所見所聞和感悟分享給在校師生,把長征精神傳遞給更多的00後學子,讓他們真正瞭解那段歷史的價值。

這也是自2021年2月28日,東莞華中師大附中啓動大講堂系列活動以來舉行的第八期。

重溫長征“紅色事蹟”,激發學子擔當精神

15、20、30、400,這組數字代表了什麼?左力在講座中給出了答案。

這組數據的背後是長征。長征一共穿越了中國15個省區,翻越了20多座崇山峻嶺, 穿過了30多個急流險灘,遭遇了400多場戰鬥,平均每3天就發生一場遭遇戰。

活動上,左力以“長征路”視頻做引子。他曾孤身一人,從瑞金到陝北,從城市到泥濘,獨自穿越 15個省區,徒步374天,一個人的長征行動引起社會巨大反響。

“心中若有方向,必能走出一片美好的風景。”左力從爲什麼要重走長征路、長征是什麼、自己的長征經歷以及長征的現實意義四個角度開講。

“那是1995年,我開始萌發一個人走長征路的想法。希望在將來的某天能用我的方式,到達歷史現場採集故事,把他們帶回來講述給我們的孩子聽。”在種種“機緣巧合”下,左力決定用徒步尋長征路的形式致敬紅軍精神。

在大講堂上,左力引用大量圖片、文字深情地向大家講述長征途中發生的動人故事。此外,長征時期一些感人肺腑的“紅色事蹟”也在左力的講演中得到“重現”。

談及自己的長征路,左力感慨良多,“人的一生,最缺的就是目標,而我也是鼓起很大的勇氣,重走長征路。”在長達300多天的徒步中,左力也曾有過懷疑,也曾想過放棄。但是,最終他都堅持下來了, “是一種對紅軍的敬畏之意支撐我走完這段路的,越走越敬畏。”

左力分享1939年紅軍勝利會師的照片。他說:“英雄早已做骨,但長征的精神萬古流芳。請記住,英雄,不怕陣亡,怕被遺忘。”

左力更是勉勵東莞學子,能夠重拾那些勇於擔當,永不言棄的精神。“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可能不會成爲英雄,但我們可以成就英雄的夢想。”

廣邀海內外名家開講,打造平臺開闊學生視野

講座結束時,全場師生和家長代表紅着眼眶,主動起立鼓掌,向長征英雄致敬。

“聽完這場生動的講座,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長征英雄值得被銘記。本次活動後,我會開始主動去了解這些革命戰士的故事,把長征的擔當精神傳承下去。” 東莞華中師大附中高一的雷同學說。

記者瞭解到,東莞華中師大附中大講堂“以世界爲座標”,每週舉辦一期,校方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各界具有社會引領作用的成功人士做客大講堂,爲全校學生作專題演講。大講堂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結束後,演講嘉賓還會與學生交流互動。

從本學期開學至今,已有8名知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應邀到華中附大講堂開講,有國家大數據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發明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金融專家、作家、國際棋聯副主席、空軍全天候飛行員、攝影家、紀錄片導演等。

比如,我國知名指揮家張國勇講交響樂,知名發明家李志明講人才培養,中國資本市場學院副院長張韶輝講科技賦能金融,國際棋聯副主席、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葉江川先生講述開展國際象棋的意義,原空軍某部全天候飛行員、指揮員陳建明先生分享飛行故事等。

接下來,每週都會有來自多個領域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到東莞華中師大附中講堂開講。

文字:李春燕

攝影:學校供圖

編輯:符德明

相關文章